狄迪恩@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去世,曾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 | 逝者( 四 )


读者既沉浸于事实,又好奇这谜一般的叙述者,以至于当那令人心碎的一幕在眼前展开时,我们忘记了思考,而是和狄迪恩一起,陷入对世界的无言恐惧中:在客厅地板上,一个穿双排扣外套的五岁女孩一边看着漫画,一边专注地舔舐嘴唇上涂的白色迷幻药。
开掘如此坚硬的心灵景观需要一把利器,那就是语言。在《我为什么写作》里,狄迪恩还写道:“关于语法,我只知道一点:它具备无穷的力量。改变一个句子的结构就改变了这句话的意思,正如改变镜头的方位就改变了被拍摄客体的意义,其效果是显著而绝对的。了解镜头角度的人很多,了解句子(结构)的人却很少。”
狄迪恩@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去世,曾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 | 逝者
文章插图
《蓝夜》,作者:琼·狄迪恩,译者:何雨伽,版本:时代华语国际|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9年5月
你看,在思考语法结构时,狄迪恩采用的喻体仍是创作视觉语言的镜头。在《琼·狄迪恩完美的图片说明》一文中,《纽约客》撰稿人布莱恩·狄龙对她早期的杂志从业生涯进行了考古。20世纪60年代初,狄迪恩就职于《服饰与美容》(Vogue),除了撰写短文和不署名的短专栏,她的一大职责是为杂志的配图撰写说明。指导她的副编辑艾琳·塔尔梅从业近三十年,会用铅笔叉掉稿件上冗余的字词,为某个不准确的动词大动肝火。
据塔尔梅回忆,她曾让狄迪恩写三四百字的图片说明,然后和她一起将它删至五十字。在塔尔梅的影响下,狄迪恩和她的同僚们成为“近义词的鉴赏家,动词的收藏家”,学会多用主动语态,查字典,确保用词精准且让人耳目一新。最重要的是,她们学会了重写,只为在“优雅和热烈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狄迪恩曾分享过自己撰写的一则简介,载于1965年8月1日发行的《服饰与美容》:
“翻页,上图:纵观全屋,色彩,活力,随兴收藏的物件和谐而跳脱地共生。图中所示,一幅弗兰克·斯特拉的画,一面新艺术风格的彩窗玻璃,一幅罗伊·利希滕斯坦的画。图外:一张桌子,一块直白敞亮的油布,以十五美分一码购于墨西哥。”
除开精简的用词,顿挫的节奏,巧妙的形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图外”二字——在描述图片时,狄迪恩不仅关注了图内摆件,也补全了部分位于画外的物品,比如那块“以十五美分一码购于墨西哥”的油布。自那时起,她便开始关注表象所不能承载的信息,在方寸之间编织自己青睐的叙事。《白色相册》中,比谁都更敏锐的狄迪恩早已将自己风格的秘密和盘托出。她写道,“一个人作出的每个抉择——她选择或拒绝的每一个词,她落下或没落下的每一笔——都暴露了她的品格。风格即品格。”
【 狄迪恩@美国作家琼·狄迪恩去世,曾用超乎寻常的勇气直面人生重创 | 逝者】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钟娜;编辑:宫子;走走;校对:赵琳 陈荻雁。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