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人类文明的结局是什么?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透了



陈之@人类文明的结局是什么?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透了
文章插图

什么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
老子在《道德经》倒数第二章给出了具体描述,他说: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小国寡民”,老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国并不是指整个国家,而是指诸侯国。
但这里的国应当不是指诸侯国,因为这是老子处在春秋时期对历史的回首,所以这里的“小国寡民”是指上古时期的部落。
上古时期的部落,人口稀少,根据历史研究当时的一个部落一般在七八十人左右。
【 陈之@人类文明的结局是什么?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透了】“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什伯之器”就是人类文明伴生出的工具,例如铁犁、牛车等等。
人们不去运用这些依靠人类智慧发明出来的文明工具,人们害怕死亡所以也不敢出远门。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虽然有车有船,但没有乘用的地方,有兵器盾牌,但没有地方摆放。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人们放弃了文字,转而回归用结绳的方式记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茹毛饮血,都会觉得很美味,穿兽皮、草裙都会觉得很漂亮,住在土坑、树洞里都会很安逸,保留着野蛮的舞蹈和习俗也会觉得很快乐。
然后他说: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两个部落互相都能够看到,鸡犬的叫声都能互相听到,但人们一辈子都不会到对方的领地上去。
这一章老子详细描述了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于是有些人提出老子的思想是守旧、倒退思想,他是要让文明倒退。


陈之@人类文明的结局是什么?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说透了
文章插图

文明可不可能倒退?其实也未必不可,但文明若能倒退也绝不是人类文明自己进行了反向发展,如果倒退则不是因为地球发生了重大的自然灾害,就是人类文明发生了自我毁灭。
这个道理老子不明白吗?
显然不会,所以老子这里依然是在阐述“道”的特性,进而提醒世人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在背道而驰。
比如“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为什么老子提出“重死”。
生物的天性都是怕死的,尤其是人。
人在本源的生命情感中就天生设定了一个叫做恐惧的情感,这是与生俱来的,这就是“道”。
原始社会的人们能够正视这种恐惧,害怕就要躲避,这种情感从来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可后天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在强行扼杀人们的这种本源的生命情感。
就比如人们发明出“勇敢”、“献身”等等词汇,甚至孟子也曾提出“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且不从伦理学角度对这些观念的对错做出评价,单从这些观念扼杀了很多人恐惧的本源情感,这便绝对违背了“道”的原则。
还有“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这里的兵器车船是一个概述,大体指人类后天智慧的产物。
从哲学角度来看,人类是这天地间独一无二的畸形,我们不可否认人类属于生物,但作为生物它又没有如动物一般在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去完成自身生命功能对于生存环境的适应与彻底进化,我们没有尖利的牙齿,强壮的四肢,敏锐的嗅觉与视力。
这直接决定了我们如果不借助意识思维便没有办法如动物般直接生存在这天地间,但我们的意识思维又起源何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