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读了四十多年鲁迅,越发看到他的力量与不朽( 二 )


解放周末:有人认为鲁迅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鲁迅是否有孤独和寂寞之感?


阿q&读了四十多年鲁迅,越发看到他的力量与不朽
文章插图

郑欣淼:鲁迅并没有远离我们。最近我接触到的两位大家,让我更清晰地感受到鲁迅的力量。一位是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他不久前给故宫捐赠了三幅画。此前我也曾读过他的文字,感到他的文章短小精悍,有锋芒,也充满哲理。我对他讲,他的文章有鲁迅的味道。吴先生一听就笑了,特别高兴地说他最喜欢的就是鲁迅,鲁迅是他精神上的导师。围绕鲁迅我们谈了不少,越谈越投机。当晚,吴冠中先生的儿子打来电话说,本来吴先生只想捐两幅,但现在决定,再增加一幅。
解放周末:知音难得,这应归功于鲁迅的魅力。
郑欣淼:没错。还有一位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他前不久到中国访问,参观了故宫。我与他会见时,不知怎么又说到了鲁迅。他对鲁迅相当佩服。在一本赠送我的书的扉页上,他写道:“一个怀着无限敬意与感谢之情,五十九年来,一直作为鲁迅先生的忠实读者的日本人。”那次他在中国社科院做了题为《始自于绝望的希望》的演讲,就专门谈鲁迅对他的影响。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鲁迅的文章,让我感受到他人格的魅力和思想穿透力,这也引起了我研究他的兴趣。搞鲁迅研究,对我和很多研究者来说,并不寂寞,它已经成为一种心灵的需求。我很庆幸自己从小就喜欢上鲁迅。鲁迅作品绝不是一览无余的,而是常读常新。现在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要重读一遍《鲁迅全集》,特别是他的重要的文章。当然通读一遍并不容易。大江健三郎追随鲁迅已经五十九年了,我现在读鲁迅也有四十多年了,鲁迅已经成为我人生的精神推动力。
鲁迅的精神和思想所蕴藏的真理性光芒,仍然照耀现世
解放周末:毛主席当年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句话把对鲁迅的评价推向了最高峰。那么,鲁迅的方向具体来讲是一种什么方向?
郑欣淼: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主席对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作了一番概括,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谈了鲁迅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解放周末:当时间、条件、环境都发生变化时,鲁迅的方向是否还能担当起旗帜的作用?今天,我们应该站在怎样的历史高度去理解鲁迅的方向?


阿q&读了四十多年鲁迅,越发看到他的力量与不朽
文章插图

郑欣淼:毛主席是在抗战时期对鲁迅做以上评价的,虽然已经过去六十多年了,但是鲁迅的精神和思想仍具有恒常的价值,它本身所蕴含的真理性光芒,仍然可以照耀现世。鲁迅的精神仍不失其当下意义和现代价值。就像你说的,很多外界因素都改变了,但是当年鲁迅直面和批判的一些问题,我们依然要去面对,比如自欺与欺人、“无特操”、阿Q相、西崽相,“围观”“十景病”……这些国民性的问题,今天仍然存在。鲁迅一生做的就是使人争得一种价值,正直地做人,而不是猥琐度日。鲁迅的方向,就是要把人从各种桎梏中解放出来。他的刚正不阿,“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鲁迅不仅对过去的时代有意义,在今天仍然充满魅力。他的价值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