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读了四十多年鲁迅,越发看到他的力量与不朽( 三 )
解放周末:旗帜鲜明地坚持鲁迅的方向,对中华文化的转型和重构有着什么样的时代意义?
郑欣淼:从毛主席四十年代初对鲁迅进行评价到现在,我们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培育、振奋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培育、振奋民族精神,这个主要任务是没有改变的。而鲁迅以其博大、深刻及由此形成的巨大的精神内涵和人格魅力,已成为现代理性和民族良心的卓越体现者,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杰出代表者,并成为对民族的后续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在中华文化转型与重构的过程中,继承、弘扬鲁迅的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他的为人和作品是耐得起我们的“折腾”(即反复检验)的。
解放周末:“折腾”得多了,更证明鲁迅精神是一直有价值的,是绕不过去的。
郑欣淼:对,绕不过去,谁也不能无视他的存在。鲁迅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鲁迅的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具有世界眼光和人类意识的爱国主义。他提倡“拿来主义”,大胆、主动地摄取域外文化的滋养。他“立人”思想的精髓也不仅仅是“个体尊严”和“个体生命”,而是“个体尊严”和“民族尊严”的一致,“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的融合——即做大众的一员,“随时为大家想想”。鲁迅敢于斗争,直面现实,在黎明前的黑暗中仍然充满着希望,始终是向前、向前、向前。
被讨论、被言说,恰恰验证了鲁迅精神的永恒性和无限阐释的可能性
解放周末:这些年来,人们对鲁迅的态度和评价有过很多变化,从当年的顶礼膜拜,到如今“鲁迅已经过时了”的说法出现,鲁迅的方向是不是有所动摇?
郑欣淼:这里首先强调一下,我们说要坚持鲁迅的方向,主要是在文化上坚持鲁迅的方向。有的同志提出鲁迅应该叫文化思想家、文化革命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鲁迅所参与的革命,既有血与火的考验,也有社会的变革,但主要还是在文化战线上进行革命和斗争。
文章插图
对鲁迅的评价,的确经历了从神化到人化的过程。“鲁迅过世了”,这只是一种言说。我倒认为鲁迅这些年一直很热,他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市场,他的全集一直卖得特别好。鲁迅研究学术性强,但现在普及性的东西也很多。我主编的一本《鲁迅研究年鉴》,对每年鲁迅研究著作出版情况都有介绍。就拿二〇〇四年来说,这一年就出了三部鲁迅传记,还出了图传、画传,等等。不同出版社出的不同选本也很多,甚至鲁迅的盗版书也不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需求。个别人发表一些言论,就以为我们对鲁迅的方向动摇了,其实绝大多数喜欢鲁迅的人并没有发言,或者没有发言的平台。我们应该看到绝大多数读者都是喜欢鲁迅的,这是一个可贵的现实。鲁迅在中国经久不息地被讨论、被言说,恰恰证明了他的价值所在,验证了鲁迅精神的永恒性和不断阐释的可能。当然,这种阐释也并没没有底线,这起码应该得到鲁迅文本的支持和检验,有人说,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阿Q,但鲁迅认为他的阿Q必须戴毡帽,戴一顶瓜皮小帽,就失去了阿Q。
解放周末:您如何看待否定鲁迅的声音?
郑欣淼:说鲁迅过时的人,有的固然从学理上是一家之言,我们当然不能强求每个人都拥护鲁迅。但我以为,那些不喜欢鲁迅的人主要是认为,他没有现实意义了,或者说他们的价值追求、精神境界跟鲁迅格格不入。他们不喜欢鲁迅的直面人生和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的勇气。鲁迅的深刻、勇敢、认真、严肃和他们趋时媚俗的心态不容。他们受到社会上一些浮躁风气的影响,必然回到士大夫或小布尔乔亚的路上,远离内心的拷问,远离自省的精神,这样就难以有文化的创新。鲁迅本身就是以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精神,改写了文化书写的方式,创造了新的文化精神。我们作为后人拥护鲁迅,反对那些从根本上颠覆鲁迅的人,其实鲁迅先生本人是希望自己速朽,他希望人们不再记住自己,他没有丝毫自怜的意识,可是那些否定鲁迅的人,自恋情结却是那么浓。是鲁迅精神可贵呢,还是他们那些人可贵?难道今天不需要自警、自审、自立的思想状态么?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