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猪龙!从涿鹿之战,到燕赵并立,河北一步步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孕育( 四 )


那么,商文明究竟在哪里孕育?
《尚书·商书序》记载:“自契(xiè)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bó),从先王居。”
商王朝的开国之君成汤,最初居住的“亳”这个地方,这里也是商的“先王”居住的地方。
商的“先王”,指的是商的始祖,契。商民族的形成以契为开端,所以找到契的居住地,就确定了商民族发祥地。
契,曾住在哪里?
《世本·居篇》云:“契居蕃(bō)。”
关于契的史料很少,这三个字,成为史学界和考古界探寻商民族起源的切入点之一。
“蕃”,是今天的哪里?
因为还缺乏确凿考古实证,学界尚无定论,但目前有石家庄、邯郸、保定等多种说法:
考古学家邹衡、丁山考证认为,今天平山县古地名为“蒲吾”(亦作“番吾”)城,就是“蕃”地所在;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音韵学上,滳、漳二字音近,且古可通假。甲骨文中记载商人起源于滳水流域,就是邯郸磁县附近的古漳水流域;
还有学者根据孟子所说“汤居亳,与葛为邻”推断,葛城,是今雄安新区安新县安州镇的古称,所以商部族起源于保定一带古博水流域……
尽管“蕃”的地理位置说法众多,但从大多落在河北境内来看,河北是先商文化的重要分布区,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2008年9月,邯郸市磁县南城乡南城村西北。
古涧河主河道南岸台地上,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展,南城遗址考古发掘正在紧张进行。
在遗址Ⅱ区M3发掘地一处墓葬发掘中,最先露出的是一枚大蚌壳。
这个蚌壳比成年人的巴掌还大,覆盖在女性墓主人的面部,在墓主人脖颈周围,还散落着许多小型的贝壳饰件。
根据出土器物判断,这是一处先商墓葬,这位墓主人,是先商先民。
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下旬,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南城遗址进行发掘,确定了82座先商墓葬,它们集中分布在遗址北部,南北长50米、东西宽约25米的范围内。
这是河北境内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保存这么完整并且相对集中的先商墓群。
“蚌覆面”,可防止泥土直接覆盖在死者脸上,这种现象,在南城遗址发现了多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蚌是海蚌,不是河蚌。
南城遗址属于内陆地区,距离海比较远,先商的先民能用海蚌做随葬品,考古工作者推测可能是贸易的结果。
先商时期,农业、畜牧业快速发展,农牧产品过剩,催生了贸易的出现。
这在史料中是有记载的。
《竹书纪年》中写道:“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
亥,商部落首领,是契的六世孙。他曾亲自赶着驯养的牛羊,到各部落以物易物进行贸易。然而,在易国(今易县一带)遭遇了抢劫,亥被杀害,牛羊被夺走,随行人员被赶走。
“亥开创了商业贸易的先河,今天贸易活动称‘商业’,从事贸易的人称‘商人’,交换的物品称‘商品’,大致来源于此。”夏自正说。
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北分册》的统计,迄今为止,河北中南部已经发现先商文化遗址百余处。邯郸市磁县下七垣遗址、邢台市邢台县东先贤遗址、石家庄市鹿泉区北胡庄遗址、保定市容城县午方遗址等,都有丰富的先商文化遗存。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所言,河北的先商遗址分布面更广、起源更早,在先商文化的研究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河北,是商代文明早期形成的重要区域,可谓商文化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