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出名却精彩的2副古代对联,对仗工整,令人眼前一亮( 二 )


但也不是绝对,不是说符合律诗对仗的对联就一定更高级,更精彩。
很多不符合律诗对仗的名联,之所以胜过那些符合律诗对仗的普通对联,在于机敏和浑成的差别,在于有没有削足适履。
说了一段闲话,算是回答了前期不少网友的留言。
下次再遇到这类“对仗不行”的留言,我也不多加解释了。
你可以拿你的律诗对仗衡量,反正我还是按照对联的对仗来赏析对联。
言归正传,我们来看这副对联。所谓“丁歌”是以唱为主的“文戏”,“甲舞”则是以动作为主的“武打戏”。
李白&不出名却精彩的2副古代对联,对仗工整,令人眼前一亮
文章插图

赡部,即南赡部洲,是佛经中的四大部洲之一,是人族的生存之地。昆仑就不必多解释了,巍巍昆仑,世人惊叹。
这个对联的意思,说的就是戏曲和人生的关系,说白了就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通过戏曲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翠暖珠香”,可以“睡足昆仑”,在短时间内纵游天下,在幻想里得到满足。
整个对联用词文雅,而且很见才情。比如说“大千秋色在眉头”与“五万春华如梦里”,巧妙涵盖了“春”与“秋”两个字。
古人言:“春与秋其代序”,春秋就代表了人生年华。换言之,对联作者巧妙融入人生感慨,将戏曲与人生的关系用一种精妙的手法写出,写得美丽如梦,实在耐人寻味。
李白&不出名却精彩的2副古代对联,对仗工整,令人眼前一亮
文章插图

第2副:到此莫 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偶然去捉月,我来甘拜酒仙狂。
按照某些人用律诗对仗来套对联对仗的说法,这副对联又有平仄不对的地方,又不算对仗工整了。
可惜啊,这副对联就是流传下来了,比那些所谓律诗对仗的对联更让人称道。
而且,会写律诗的古人居然没有现代的普通网友懂平仄对仗。符合常理吗?
稍微想想就能明白,真的是作者不懂对联的对仗吗?还是说,现代网友非要拿律诗的对仗去套对联的对仗?
所以,这就是对仗工整的对联,不必用律诗标准来吹毛求疵。
相传这个对联的作者是清代名将彭玉麟。彭玉麟文武双全,能诗会画,尤其擅长对对子,不少对联水平都相当不错。
相信看到对联的朋友,肯定知道对联写的是李白,写的是李白醉后捞月的传说。
没错,这副对联是彭玉麟在安徽采石矶太白楼所写,上下联都体现了李白的传说。
李白&不出名却精彩的2副古代对联,对仗工整,令人眼前一亮
文章插图

上联其实就是一句诗,“白也诗无敌”,歌颂李白超逸绝伦的诗歌才华。所以在太白楼写诗无异于班门弄斧,还是不要写诗了、
下联用的就是“李白捞月而死”的民间传说,体现了李白的浪漫。
李白&不出名却精彩的2副古代对联,对仗工整,令人眼前一亮
文章插图

同时这副对联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他认为自己虽然比不上李白的诗才,但是在“狂”上面是可以效法李白的。
这就是为什么对联说“我来甘拜酒仙狂”的原因了。一个拜字,事实上不只是歌颂李白的浪漫,也体现了彭玉麟的“狂傲”之姿,体现了彭玉麟谦逊态度下的自负或者说风流自赏。
这才是有真感情的对联,耐人寻味,故而流传甚广。
顺便一提,上网一搜索,跳出来采石矶捉月台的对联,与彭玉麟对联极为相似:“此处莫题诗,谁个敢为学士敌;江山曾捉月,我来某拜酒仙狂。”
李白&不出名却精彩的2副古代对联,对仗工整,令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