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三首赞颂逆袭草根的诗歌,为什么唐人的作品会余音绕梁?

晋朝时候,河南洛阳人孙康家里贫困,连看书的蜡烛都买不起,冬天只好借着雪光看书,经过一番刻苦攻读,终于功成名就,官至御史大夫。
这个草根成功逆袭的励志故事,史书上称为“孙康映雪”,激励着后辈的无数读书人,也是文人墨客们经常歌咏的题材。

《孙康映雪》
王绂〔明〕
金盏浅斟欢有余,
光阴谁解惜居诸。
家贫每慕孙夫子,
雪照山窗夜读书。
释义:
居诸,语出《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本来是语助词,后来用以借指光阴。韩愈《符读书城南》诗:“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诗意:
有钱人家灯红酒绿,推杯换盏,过得十分快活,
谁会痛惜光阴像水一样白白流过?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家境贫困的孙康,
晚上映着大雪,还在刻苦读书。
《怀古题雪》
方凤〔宋〕
宝贵爨炊蜡代薪,
贫家读书夜无灯。
案头寒雪三光白,
欲益披卷未所能。
释义:
三光,指日月星。《三字经》:“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诗意:
富贵人家穷奢极侈,用蜡烛烧菜做饭,
穷困人家晚上读书,却连灯都用不起。
有些人的案头烛火高烧,比日月星三光还明亮,
却对读书提不起一点兴趣。
戎昱$三首赞颂逆袭草根的诗歌,为什么唐人的作品会余音绕梁?
文章插图

《韩舍人书窗残雪》
戎昱〔唐〕
风卷残云暮雪晴,
江烟洗尽柳条青。
檐前数片无人扫,
又得书窗一夜明。
诗意:
傍晚的时候,大风终于把雪刮停了,露出放晴的迹象。
原本白雾蒙蒙的江面上一片澄澈,江边柳条上的积雪被风吹落,露出青青的底色。
只有屋檐前的雪花没有人打扫,
晚上射着微光,映衬得书窗里一片明亮。

戎昱$三首赞颂逆袭草根的诗歌,为什么唐人的作品会余音绕梁?
文章插图

解读了三首诗,不妨来比较一下。
第一首是明朝诗人的作品,题目开宗明义就叫《孙康映雪》,第一二句是叙述社会现象,有钱人家灯红酒绿,没人在意时间匆匆而过。第三四句是发表议论,每当这种时候,就会让人想起奋发攻读的孙康。从标题到结构,都是后来不少诗人惯用的套路,已经近于流俗。
第二首诗是宋人的作品,反映了“宋诗尚理”的特点,通篇议论风生,用语直白,所谓“以理胜,意尽言中”,诗读完了,没有一丝咀嚼的余味,正像元朝诗人评论的那样,“宋人议论多而成功少。”
第三首是唐人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唐诗尚情”的特点,通篇都是写景状物,文笔生动,令人心旷神怡。最巧妙的是第三四句:“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在写景之中,不着痕迹地化用了孙康映雪攻读的典故,令人如嚼橄榄,回味无穷,完美体现了唐诗“以韵胜,韵流言外”的特征。
戎昱$三首赞颂逆袭草根的诗歌,为什么唐人的作品会余音绕梁?
文章插图

个人以为,三首诗之中,《韩舍人书窗残雪》无疑棋高一招,拔得头筹,让读者领略了唐诗独特的魅力和风采。
顺便说一句,在后世诗评家的眼中,这首唐诗的作者戎昱在盛唐诗人之中,其实并不出色,甚至只能敬陪末座。
明朝杨慎《升庵诗话》说:“学诗者动辄言唐诗,便以为好,不思唐人有极恶劣者,如薛逢、戎昱,乃盛唐之晚唐。”
【 戎昱$三首赞颂逆袭草根的诗歌,为什么唐人的作品会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