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坛|谁设计的“大三弦儿”

为什么要谈这个题目?因近日发现诸多弹“大三弦儿”者 , 甚至不知“大三弦儿”是在何时何地、由谁设计出来的 。 再查网络百科和各种志书 , 也未见介绍 。 这使我联想到曲坛对于那些贡献卓越、根据艺人特点设计唱腔促成流派形成的弦师 , 都鲜有提及 。 原因是 , 弦师在过去是捧“角儿”的 , 地位低下 , 再有就是弦师捧的“角儿” , 有的是自己的弟子 , 弦师也不计较名利 。
北方鼓曲伴奏一个质的飞跃 , 是“大三弦儿”的出现 。 而且不仅北方鼓曲“弃小改大” , 就连东南亚地区、日本许多曲种也都使用“大三弦儿” , 一些高等音乐学府的三弦独奏者使用的也是“大三弦儿” 。
“大三弦儿”的设计者是谁?是“小彩舞”(骆玉笙)的师父韩永禄 。 他生于1876年 , 北京人 , 幼从梅花调名票文玉福学艺 。 后与金万昌等人革新了文玉福比较平板的腔调 , 并与苏启元一起为金万昌创作了不少新腔和过门 , 形成了金派梅花大鼓 。 1915年以前 , 他为刘宝全伴奏 , 参与了刘派京韵大鼓的唱腔创造与音乐设计 。 之前我曾撰文(刊于2019年7月31日《今晚副刊·津沽》) , 讲述他自收“小彩舞”为徒后 , 让其由二黄大鼓改为京韵大鼓 , 后带其入津 , 并助推“骆派”的形成 。
【曲坛|谁设计的“大三弦儿”】那么 , “大三弦儿”的形成是什么时候呢?是清朝末年(1908年左右) , 地点是在曲艺发祥地天津 。 当时他给刘宝全伴奏 , 用的是小三弦儿 。 此时 , 天津北门外天泉茶楼经理回斗银认为刘宝全必定成“角儿” , 便邀其来津演唱 , 这也是刘宝全第一次在津亮相 。 来津前 , 韩永禄提出:“咱们在北京演唱大都是在斗室票房 , 用的三弦儿音量小 , 如登天津杂耍园 , 台下人声嘈杂 , 恐怕您听我的弦声都费劲 。 ”“那怎么办?”“我想把这小三弦儿改为大三弦儿 , 天津的能工巧匠多 , 我和他们商量 , 试一试 。 ”“好!”天津身怀绝技的三弦儿制造工匠 , 问韩永禄:“将三弦儿改成多大?”韩永禄提出:全长定在3尺6寸5 , 意为一年365天 , 指板长2尺4寸 , 意为24节气 , 周而复始 , 象征艺人才艺不绝!在韩永禄的指导下 , 鼓面选大蟒中段青花白底蟒皮蒙制 , 精选优质木材 , 顶部用象牙配饰 。 绝啦!他设计的“大三弦儿”音色厚实 , 声音响亮 , 音域多达三个八度 。 由韩永禄在天泉茶楼为刘宝全伴奏“亮相”后 , 曲坛一片欢呼 , 凡三弦儿伴奏者全部改用“大三弦儿” 。 同时 , 这也带火了天津的“大三弦儿”制作 , 订单应接不暇 。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 天津民族乐器厂制作的“大三弦儿”始终响当当的 。 日前 , 我看到中国乐器博物馆有1958年梅兰芳和程砚秋捐赠的两把“大三弦儿” , 很遗憾 , 并没提及“大三弦儿”的设计者 。 今撰此文 , 除正名及表示钦慕外 , 更为告慰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