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一代宗师''杨露禅孙禄堂为何不考武举不是不想,是考不上


武举#''一代宗师''杨露禅孙禄堂为何不考武举不是不想,是考不上
文章插图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国的科举考试沿袭了我国上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就是我国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皇帝的赏识进入官籍,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而科举一开始只有文举,直到武则天的时候,才出现武举。相比较武举,朝廷更注重文举,在唐朝成立之后,历朝历代对武举的选拔时而废除时而恢复,没有定数。长期以来,武举的地位都是很低的,文举的选拨往往隆重而家喻户晓,可是武举则无人问津。因为武举不受朝廷看重,往往当上了状元也没有得到太多的赏识,由武举选来的人才也没有出名的将军。而导致这种结果的,是受到武举考核内容的影响。正是武举的地位低下,且考核的内容冗杂硬性,许多习武中人考得上的不一定愿意考,想考的不一定考得上,无关武艺是否高超,而是要看力量体型等。被后世称为''一代宗师''的杨露禅和孙禄堂就不曾考武举,不是因为不想,而是清代的武举制度让他们考不上。
武举#''一代宗师''杨露禅孙禄堂为何不考武举不是不想,是考不上
文章插图

1、 武举的内容武举开始于唐代武则天时期,由兵部全面把持,对考生进行考核,考试项目由负重、摔跤、马射等组成。后来随着朝代的更替,武举又融入了军事谋略等笔试方面的内容。考生必须对孙子兵法等军事书有自己的见解和参透才可能正式参加武举考试。而到了清朝,武举的选拨方式变成了先对马射,步射等进行考核,主要是对考生的力量有很高的要求。之后又对合格者进行笔试。因为考虑到习武之人大部分都大字不识几个,朝廷对武举的文试要求一降再降,到清朝已经变成了对武经进行默写。这样的一味迁就,虽然降低了武举的门槛,但同样也降低了内场考试的水平,选举出来的武状元有可能是肚子里无半点墨水的莽夫,如此又怎么能带领士兵打赢战役呢。原本社会就轻视武夫,在改了规则后,武人更是被文人所鄙视,认定只要有一身蛮力就可以通过武举,无半点文采根本算不得人才。
武举#''一代宗师''杨露禅孙禄堂为何不考武举不是不想,是考不上
文章插图

一旦通过武举,可以像文举通过一样当官,也算的上光耀门楣。但是从考核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武举的考核内容主要是马上的骑射功力和力量上的优势,这样的标准更适合挑选勇猛的战士,而不适合挑选将领。降低了对文化部分的考核,使得武举选拨的人文化素质更低,也间接导致当时武官的地位低。2、 杨露禅孙禄堂不考武举杨露禅自创了杨氏太极拳,他的武艺极其精湛,吴京就曾以他为原型拍了一部电影《太极宗师》,他在太极上面造诣极深,被姚洪称赞''杨氏悟太极,绝技压群芳。''而孙禄堂对太极拳也十分擅长,他集百家之长,融会贯通,也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孙氏太极拳。即使是在七十多岁的时候,面对侵略者,他也面无惧色,徒手击倒了五个日本武士。孙禄堂与黄飞鸿,霍元甲等人并称晚清十大高手。杨露禅和孙禄堂的武艺可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两个人都没有参加武举选拔,而是以开武馆为生,这是为什么呢?
武举#''一代宗师''杨露禅孙禄堂为何不考武举不是不想,是考不上
文章插图

杨露禅和孙禄堂所擅长的都是太极拳,而太极拳讲究的是以柔克刚,运用阴阳理论去制胜。而练习太极拳的武人,一般就像杨露禅和孙禄堂一样,身体瘦弱,力量不大却还是可以击败比自己雄壮很多的对手。多用的是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杨露禅和孙禄堂不是力量型选手,这明显与清代的武举选拔的标准不同,因此即使他们想要报效国家,也通过不了武举的考核。武举的考核内容强调力量的直接比试,弱化那些技巧对个人武艺的加成,杨露禅和孙禄堂也无可奈何,不是不考,而是考了也会落榜。不过,幸运的是二人将自己在武学上的所学和造诣都传授给了后人,二人对人们的影响力比那些通过武举的状元还要大,他们对后世的影响也更深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