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商邢都、燕下都、战国中山国、邯郸赵王城……诸多古城曾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繁华。( 九 )


人们不禁疑惑:这个号称“镇海吼”的庞然大物,为什么会建在东距海岸线还有百里之遥的地方?
“沧州所处的东部滨海平原,主要由入海河流的三角洲相互堆积而成,形成时间最晚,受海患影响较大。”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原主任、研究员吴忱解释。在铁狮子铸造的后周时期,沧州东部的海岸线位置已与今天差别不大,但在当时,海患依然时常困扰着沧州地区的百姓。
据史料记载,唐元和八年(813年),“渤海岸海水大浸至沧州,邑民遇难众多,幸存者远逃他乡谋生”。这里所说的“渤海岸海水大浸至沧州”,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海啸。
这次灾难发生100多年后,一座代表了当时铸铁工艺最高水平的铁狮子,出现在沧州旧城之内。如今,海患已经渐渐远离了这片土地,铁狮子却依旧伫立,守望着远方的沧海。
定州塔:中国古代“第一摩天大楼”
中国陶瓷#商邢都、燕下都、战国中山国、邯郸赵王城……诸多古城曾在这片土地上诉说繁华。
文章插图

定州开元寺塔。 采访人员赵海江摄
一直在这片大平原上默默守望的,还有素有“中华第一塔”之称的定州开元寺塔。
始建于公元1001年的开元寺塔,作为中国最高大的砖木结构古塔,将通高83.7米的高度纪录保持了近千年——直到1934年,高83.8米的亚洲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落成,才将开元寺塔保持的纪录提高了0.1米。
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开元寺塔之“高”,正是缘于河北大平原之“平”。
定州,地势平坦,四通八达,“西临云代,东衔沧海,北居幽燕之咽喉,南通中原之肩背”。北宋前期的定州,正处于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时期。
据文献记载,北宋初年,定州开元寺僧会能往西天竺(印度)取经,得佛教中传说的舍利子而回。咸平四年(1001年),宋真宗下诏,命在定州开元寺内建塔纪念,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此塔。
这座因佛教意义出现、耗时半个多世纪建成的高塔,却由于所处的特殊历史时代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快就被赋予了更多的军事意义。
开元寺塔建成之时,正值宋辽对峙时期。当时,定州处于宋军驻守的前沿位置,宋王朝为了防御契丹,常利用此塔瞭望敌情——可以想见,在少有高层建筑的农耕时代,登上相当于今天20多层高楼的开元寺塔,远眺主要以骑兵突进形式来犯的敌情,对无险可凭的定州乃至定州背后的河北大平原,曾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开元寺塔,也因此被称为“瞭敌塔”。
正定菩萨:繁盛千年的“图谱证据”
如今,河北省现存各类古塔230多座,不仅类型丰富,而且不乏像定州开元寺塔这样具有很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的精品。
而要说精美古塔的分布密度,古城正定首屈一指。凌霄塔、须弥塔、华塔、澄灵塔,一个小小的县城,却同时拥有四座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塔,这在全国都十分罕见。
但对很多初到正定的外地来客而言,隆兴寺,才是他们乘兴而来的第一站。
比方说,梁思成。
1933年4月16日,天将傍晚,经过近8个小时的颠簸和不断缓行、临时停靠,由前门西站发车的平汉列车,终于在正定火车站停了下来。一个走路有点跛脚的年轻知识分子,带着一个学生和一个随从,下了车。
一下车,他们就雇了人力车,“直接向东门内的大佛寺去”。
这,是梁思成第一次正定之旅的开端。
正定隆兴寺,原名龙兴寺,俗称“大佛寺”。这一俗称,正是取自寺内的大悲阁内的千手千眼铜菩萨像。
这尊佛像,曾让见多识广的梁思成都惊叹不已。在那个相关资讯和信息尚不发达的年代,梁思成只能凭着印象推测——“这大概是中国最大的铜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