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德国汉学家顾彬:余华和莫言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

2006年,顾彬走入了中国文学界的视野。
他自1974年起就开始涉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并且已在中国活跃了十多年,受聘在许多中国高校讲座。
作为外国研究者,他用外在的视角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不同的见解。


作家#德国汉学家顾彬:余华和莫言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
文章插图

早在2007年,顾彬就在我国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了中国图书的最高奖——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这意味着,其意见的价值被我们认可和倾听。
因此,当他又出人意料地评价:余华和莫言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
我们最好停下来,思考一下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01 顾彬与文学
据说,某位中国采访人员初次与顾彬见面时,称他为汉学家时,被纠正为“请叫我诗人顾彬。”
可见,在文学各种体裁中,顾彬首先对诗歌情有独钟,对自己诗人的身份定位最为认同。
顾彬与中国唐诗的缘分源自他的大学生涯。当时,他遇到了一个唐诗专家,并跟随对方学习唐诗和宋词。


作家#德国汉学家顾彬:余华和莫言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
文章插图

在唐朝诗人中,顾彬很欣赏杜牧,他觉得杜牧虽然比不上李白,但也是才华横溢。
1973年,顾彬以《论杜牧的抒情诗》为题撰写了博士论文,获得波恩大学的汉学博士学位。
顾彬钟情于中国诗歌,他说,与德国出现第一位诗人的时间相比,中国诗人进行诗歌创作的时间早了两千多年。
而且,德国诗歌发展了数个世纪后,德国才出现了可以与中国诗人相提并论的大家。
除了诗人,顾彬还是一位翻译家。因为在翻译领域的突出成就,他于2013年荣获德国翻译界的最高奖项——约翰·海因里希·沃斯翻译奖。


作家#德国汉学家顾彬:余华和莫言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
文章插图

论及德国译者和中国译者的区别,他评价,中国译者大都很年轻,而德国译者普遍在50岁以上。
在他看来,语言水平与经验有很大的关系,年轻时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往往有很大的局限。
另外,他指出,中国总是将作者和译者区分开来,这两个身份很少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
但是在德国,一个人可以同时是作家、翻译家、评论家和学者,而且,德国翻译协会的成员,基本都是发表过文学作品的作家。
顾彬的第三重身份是波恩大学汉学系的教授,他是德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主要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思想史。


作家#德国汉学家顾彬:余华和莫言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
文章插图

顾彬的主要作品和译著有《中国诗歌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鲁迅选集》六卷本等。
尤其是花费5年时间独立编著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奠定了顾彬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权威地位。
总结而言,顾彬评价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标准和参照系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以欧洲经典作品为中心的世界性参照系。
二是作家的外语水平,这决定了作家能不能吸收外文作品的优势为己所用。
【 作家#德国汉学家顾彬:余华和莫言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三是作家的语言驾驭能力。


作家#德国汉学家顾彬:余华和莫言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
文章插图

在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之间,顾彬显然对前者的评价更高。他将两者分别喻为“五粮液”和“二锅头”。
他赞美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学可以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学媲美,但1949年到1979年的水平则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