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讽@李白受到儒生的嘲讽,他随即写下一首诗,成了千年以来骂人的绝唱( 二 )


李白也不是一个“受气的人”,看到自以为是名门正派的“鲁儒”高傲的表情,李白一怒之下便写下了一首骂人的诗歌,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怒气。
【 嘲讽@李白受到儒生的嘲讽,他随即写下一首诗,成了千年以来骂人的绝唱】这首诗歌名叫《嘲鲁儒》,内容是这么写的: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手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这首诗歌的意思也很好理解,“鲁儒”虽然举手投足间充满了书生气,但是却只会读死书,充满了迂腐的味道。真正问他们经国济世的策略,这些人便哑口不言,一点措施都拿不出来。
嘲讽@李白受到儒生的嘲讽,他随即写下一首诗,成了千年以来骂人的绝唱
文章插图

诗歌的后半段,是李白借用“焚书坑儒”的典故,来讽刺这些“鲁儒”对朝政一窍不通,整天拖着宽大的袍子,还没走路上就已经尘土飞扬了。可以说,李白的这首诗歌嘲笑之意尽显。
通过这首诗歌不难看出,李白也不是一个“吃素的主”,而且他的反击方式也比较委婉,才用文雅的“骂诗”来反击,让这些“鲁儒”毫无脸面可言,而且还流传至今,不得不让人佩服。
李白的修养
其实,当年的“鲁儒”与现在的很多学者很相似,这类人喜欢模仿古人的一切,但是却没有自己的思想,脑袋中更无治国理念,即使“模仿”也只学会了表面,缺失了原有的灵魂。
现如今,很多学者在媒体上公开发表的言论,与当年的“何不食肉糜”很相似,因为从来没有付出行动和实践,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何为“现实”,何为“讽刺”,说这类人“脸皮厚”也不过分。
嘲讽@李白受到儒生的嘲讽,他随即写下一首诗,成了千年以来骂人的绝唱
文章插图

话说,李白虽然在山东写了这么一首《嘲鲁儒》,但并不代表他在那里一无所获。游历山东期间,李白先后认识了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5人,他们虽然也是儒生,但却不是那种“酸儒”。
在与这五人交谈期间,李白也是受益良多,对儒家的精华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今社会上有一句话叫做“读书读出了优越感”,这何尝不是一种嘲讽,为了读书而读书,将读书的意义完全本末倒置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虽然读书也比较多,但能写出这样报效祖国的诗,足见他也算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