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所罗门:生活的16种终极意义( 三 )


意义五:生活是一种使命
基督徒经常教导说 , 生活是一种使命 , 是一种把他人也变成基督徒的使命 。 然而 , 把生活当作一种“召唤”的并不仅仅是基督徒 。 比如 , 德国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就把自己生活的使命描述为诗歌创作 , 以使德国人获得一种文化身份;哲学家黑格尔(大致与歌德同时)则把法国大革命之后用哲学来澄清世界的意义当作自己的使命;政治激进分子经常声称 , 自己生活的使命就是解放被压迫的人民 , 或是反抗自己国家的暴政;科学家有时会认为 , 自己的使命就是增加人类的知识或治疗某些可怕的疾病;有了孩子的人经常认为 , 他们的使命就是好好培养自己的孩子 , 尽力使他们生活得更好 。
【|罗伯特·所罗门:生活的16种终极意义】如果一个人的使命首先是道德上的 , 那么这种使命就会依据其道德哲学进行表述 。 一个像边沁那样的功利主义者 , 会把一切行动都基于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目的之上;而一个像康德那样的伦理理性论者则会说 , 我们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我们的道德人格 , 通过履行理性所规定的义务来使世界变得更好 。
意义六:生活是艺术
“把你的生活当作一件艺术品去过 。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这样写道 。 他所认为的生活不是一个故事 , 而是一件像雕塑那样的艺术品 。 人的生活就是为自己打磨出一个形体 , “塑造性格” , 发展出所谓“风格”那样的东西 。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冯·谢林把全部生活都视作上帝的艺术品(我们实际上就是上帝的学徒) 。
艺术家经常把生活的使命感简单地描述为“创造” , 但在他们看来 , 创造活动本身与他们的努力结果是同样重要的 。 大致说来 , 这种看法就是主张要活得精彩 , 即使无法做到 , 也至少要活出风格 , 活出“格调” 。 由是观之 , 生活应被当成一件艺术品来评价——或令人感动、激动人心、设计合理、富有戏剧性、色彩斑斓 , 或粗俗不堪、冥顽不化、让人留不下记忆 。
与哲学家相遇: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
弗里德里希·尼采是德国哲学家 。 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攻击基督教和基督教道德 , 还做出了一些关于女性的尖刻评论 。 他宣称自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 并且转而强调生活的审美价值 。 不过 , 他仍被公认为所有时代最伟大的道德哲学家之一(参见第八章) 。
与哲学家相遇:弗里德里希·冯·谢林(1775-1854)
弗里德里希·冯·谢林是德国哲学家 , 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诗歌的热情支持者和崇拜者 。 因此 , 他的哲学罕见地强调了创造力的重要性和艺术的中心地位 。 他所阐释的上帝不仅是一个创造者 , 而且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 至今仍在通过我们创造这个宇宙 。 谢林是黑格尔最要好的大学同窗之一 , 他们两人共同发展了他们的哲学 , 直到后来发生争吵分道扬镳 。
意义七:生活是一场冒险
无论是把生活看成艺术还是一个故事 , 这都是令人振奋的 , 但这样一来 , 生活的价值就成了文学作品或雕塑的价值——它们的形态、合不合潮流、对旁观者的吸引等等 。 但生活不必总是考虑整体的形态或在观者看来是什么样子 , 也可以富有美感和令人激动 。 “尽情享受”生活、听天由命、迎接挑战和刺激也会让人心动不已 。 把生活看作冒险就是如此 , 一个人活着可以甘冒风险 , 让自己沉醉于各种技巧和不确定当中 。
这当然不是生活在所有人心目中的形象(中国有一则古老的诅咒语说:“祝你生活在有趣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这是一句经常出现在美国的报刊封面和各种讲演中的流行语 。 乍一看 , 有趣的时代应当是活起来更舒服的 , 然而 , 我们的时代虽然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机会 , 但过多的选择对人也是一种折磨和压迫 , 这一点我们都深有体会 , 所以才有了这句极富讽刺意味的诅咒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