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万里图|《黄河万里图》中的内蒙元素

“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张内蒙古最好的名片 。 广袤无垠的草原、变幻莫测的云彩、风驰电掣的骏马、悠然自得的牛羊、憨厚淳朴的牧民 , 艳丽如血的夕阳…….在黄河水的滋养下 , 那真是一幅冲天撼地的风景画 , 怎一个好字了得?!
黄河追着太阳走 , 来到内蒙大草原 , 似乎特别青睐这里的人文风景 , 久久地在成吉思汗陵、阴山岩画、昭君墓、大窑文化……前流连徜徉 。 《黄河万里图》正是在这美丽风景的吸引下在内蒙古问世了 。
【黄河万里图|《黄河万里图》中的内蒙元素】内蒙古如果与中原历史名城比文化资源 , 比文化底蕴 , 可能稍逊一筹 , 但其草原文化的精华与黄河文化的灵魂“牵手” , 却使内蒙古文化承受过历史风雨的洗礼 , 形成独有的风格 , 绽放异样的光彩 。 这种将文化品格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 , 使文化血液里孕育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基因 , 历史长河中流淌着生生不息的文化血液 , 从而走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艰难历程 。
成吉思汗陵园:建立赫赫武功的“一代天骄” , 改变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不事远征 , 横扫欧亚大陆 , 不断地寻找敌手 , 不断地骑马扬鞭 , 不断地拉响弓箭 , 不断地指点江山 , 终于建立起一个声势显赫的大元帝国 , 将中华版图扩至历史之最 , 给华夏文化带来了鲜活的气息 , 令全世界历史学家叹为观止 。 如今 , 曾经强悍无比的英雄静静地躺在这片草原上安眠 , 大野雄风依在 , 大漠雄鹰远去 , 在千年史册上独领一代风骚 , 成为“永远的成吉思汗” 。 这似乎在向世人说明:乱世只有刀剑 , 盛世才有琴弦 。 当文明无法与野蛮相抗衡时 , 刀光剑影可能在政治舞台上晃悠闪烁 。 但当文明战胜野蛮时 , 统治者就会扯起文明的大旗为自己呐喊 。 5000年的华夏文化就是在“刀剑”和“琴弦”的不断碰撞中开辟着曲折前行的道路 。
昭君墓:一代美女王昭君用自己的“远嫁和亲”换来了汉朝60年的和平盛世 , 死后换来了世代相传的尊崇 。 千年琴声犹在耳畔 , 往事仿佛就在昨天:从皇恩浩荡中走出来的苗条淑女 , 怀抱琵琶远离故土 , 带着一声叹息 , 两行热泪 , 踏上了漫漫“和亲”路 。 正是随着王昭君的远走高飞 , 黄河文化开始与西域文化形成良性的交流、交融、交汇 , 从而促进文化的双向发展 , 构建起中华文明多元化的精神基座 。 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 就像崔巍的昭君墓 , 在几千年的茫茫大漠上 , 灿然放出一段异样的光辉 , 营造出强大的文化气场 。 这一文化气场虽已历经千年 , 但并没消解在朔北的风雪中 , 也没消解在对昭君和亲价值的重新确认上 , 而是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提升了整体气韵 。
元上都遗址:这是是我国现存少有的保存完整和规模最大的草原都城遗址 , 直通元朝历史主脉 。 留下遗址 , 自然就留下历史 , 留下记忆 , 让后来人在猝然之间感受千古气势 , 在草原深处撞见旷世奢华 。
元上都遗址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 。 外城平面呈正方形 , 内有皇家园林 , 元代诗人称北苑、御园 , 当门一站 , 眼前依然能领受当年万马奔腾的热闹气氛;皇城平面近方形 , 内有孔庙、翰林院、大龙光华严寺等遗址 。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 , 在草原古城 , 竞有孔夫子庙赫然耸立了数千年 。 由此可见 ,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 , 但绝不教人野蛮 。 儒家文化无论经过多少岁月过滤 , 都在历朝历代的庙堂上闪烁耀眼光芒 , 这不能不说是5000年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 , 内部不对称的分布着30多处院落遗址和大型建筑基址 。 拥有如此宽阔基座的城墙是极为宏伟坚固的 , 可它为什么变成了茫茫草原的废墟呢?就像是上演一出有声有色的时代大戏 , 突然出来个出人意料的结尾 , 让人不胜惊愕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