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剧团@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中国好戏在拼搏中引来更璀璨的舞台

上海昆剧团@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中国好戏在拼搏中引来更璀璨的舞台
文章插图

越剧《红楼梦》
2021年10月到2022年底,仅在演艺大世界区域内的专业剧场,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旗下各院团的演出场次就将达到450场左右;
【 上海昆剧团@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中国好戏在拼搏中引来更璀璨的舞台】2021年9月29日,上海越剧院开启2021-2022越剧《红楼梦》驻演首轮演出季,至2022年2月底共20场。
时间退回到十年前,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是一个戏曲发展遭遇瓶颈举步维艰的时代,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院四家院团全年演出所有场次加在一起不到800场;放眼全国,大约有六七十个剧种只剩下了一个剧团,成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团”。在寻找出路的迫切中,一些院团陷入了对大制作和声光电的迷信,戏曲舞台上乱象频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以下简称“戏曲中心”)成立,如今整整十年。“应该说,这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政策环境不断向好的十年,但也恰恰是戏曲发展最需要科学探索的十年。”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戏曲评论家崔伟这样对采访人员表示。十年间,以尊重戏曲艺术规律为前提,戏曲中心积极营造戏曲生态,在守正创新中出作品、树品牌、推人才、拓市场,为戏曲“趟”出了一条通向更好未来的有效路径。
上海昆剧团@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中国好戏在拼搏中引来更璀璨的舞台
文章插图

沪剧《敦煌女儿》
用创作回应党和人民的需求,打造时代需要、百姓爱看的作品
这个“更好的未来”,需要一大批时代需要、百姓爱看的作品。过去十年,戏曲中心正是在优秀作品的打造上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旗下各院团各剧种均在传统优势和风格的基础上,实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生面别开,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戏剧奖”、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等的原创剧目达十余部。
文艺评论家毛时安注意到一个现象:十年来,在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上,戏曲中心都以创作来回应党和人民的需求。特别是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和全面脱贫小康的庆典时刻,先后创作了京剧《换人间》《红色特工》《浴火黎明》、昆剧《自有后来人》、越剧《山海情深》、沪剧《敦煌女儿》《陈毅在上海》、淮剧《浦东人家》《闯上海》《寒梅》、评弹《战无硝烟》等一系列作品;而在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的时刻,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又广泛动员和积聚力量,创作了京剧《心的力量》、昆剧《济世行》、越剧《从我做起》、沪剧《阿拉上海人》、淮剧《在这个春天》、评弹《秀发》等短剧,真正践行了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有新创剧目,也有经典传承。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戏曲中心旗下的六大院团,都积累了一大批传统保留剧目,凝结了各个剧种的艺术精华,经典作品的当代呈现,同样是“创作”的应有之义。十年来,戏曲中心不仅将其中的很多剧目进行复排,而且以创新的观念和手段,激活了经典在当代的生命力。比如2016年,在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上海昆剧团首次将《临川四梦》完整搬上舞台,让东西方两大剧作家实现了隔空对话;又比如将经典昆剧《景阳钟》和越剧《西厢记》拍成3D电影,打开了戏曲欣赏和传播的新维度。
上海昆剧团@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中国好戏在拼搏中引来更璀璨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