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这一年叱咤拍场的艺术“尖货”透出怎样的风向标( 三 )


2021年全球传统艺术品拍卖的头一个热搜话题 , 由毕加索创造 。 5月 , 毕加索创作于1932年的画作《坐在窗边的女人》仅用了19分钟就在纽约拍出1.0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6亿元) 。 这是疫情发生至今全球艺术品单件拍卖实际成交价格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突破1亿美元 , 不仅再次确认毕加索树立起全球艺术市场上最具有辨识度的品牌 , 也释放出一个强劲的信号:全球经济正在复苏 , 艺术品交易市场充满生机 。
本年度 , 两个“王炸”级藏家专场——纽约佳士得秋拍的“考克斯珍藏:印象派的故事”和纽约苏富比秋拍的“麦克罗威收藏” , 贡献了最为密集的高价 。 难得一见的“生货” , 总让藏家兴奋不已 。
“考克斯珍藏”专场拍品全部来自去年离世的美国达拉斯石油大亨、慈善家埃德温·考克斯 。 因收藏品质极高 , 他的收藏也被部分专业人士称作“全球最强印象派收藏” 。 梵高7135万美元的风景油画《橄榄树和柏树间的木屋》、4673万美元的肖像画《叼着矢车菊的年轻男子》、3585.5万美元的风景纸本《小麦砂轮》 , 塞尚5532万美元的风景油画《埃斯塔克的红屋顶》 , 卡耶博特5303万美元的油画《窗边的年轻男子》 , 等等 , 都出自这个专场 。 其中 , 《橄榄树和柏树间的木屋》创出梵高的史上第二高价 。 这是与《星月夜》同时期的作品 , 梵高以喜爱的普罗旺斯风景为主题 , 结合在圣雷米生活期间渐趋成熟的画风特点完成了这幅画 , 草地、树木的描绘如火焰一般炽热 , 打圈的笔触与蜿蜒的厚涂线条成为梵高在圣雷米创作的经典特色 , 画面的表现力达至顶峰 。 《埃斯塔克的红屋顶》则创造了塞尚的史上第二高价 。 画中可以看到立体主义的雏型 , 如立方体般的房屋和湛蓝的大海充分展现出塞尚一直追求的艺术特质 。 这也是当时最破格创新的风景画之一 , 1936年起便从未公开展出 。 《窗边的年轻男子》大大提升了卡耶博特尘封多年的拍卖纪录 。 这是卡耶博特的代表作之一 , 描绘了卡耶博特年轻的哥哥勒内在巴黎第八区优雅的公寓中眺望窗外街道景色 , 并陷入沉思之中 。 1886年 , 这幅作品在美国首场印象派艺术展中的亮相 , 使卡耶博特在巴黎艺坛一举成名 。
“麦克罗威收藏”专场则涵盖了1940年代至今最骄人的艺术成就 , 其原主人是纽约房地产“巨鳄”哈利·麦克罗威 。 他的藏品几乎抵得上一家世界级重要美术馆的家底 , 这样的内涵与知性力量让全球藏家都无法抗拒 。 罗斯科以8250万美元创造个人拍卖纪录的抽象画《第7号》 , 贾科梅蒂以7840万美元被中国藏家收入囊中的铜雕《鼻子》 , 波洛克6120万美元的抽象画《第17号 , 1951》 , 托姆布雷5887万美元的抽象画《无题》 , 等等 , 扎堆在这个专场 。
涂鸦艺术家班克斯的《垃圾桶中的爱》 , 在本年度看得人最是瞠目结舌 。 这其实正是三年前他那幅拍出高价却又当场自毁、被称为“最大胆恶作剧”的画作 。 此番它重上拍场拍出18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63亿元) , 较3年前升值了近18倍 , 同时也刷新个人拍卖纪录 。
值得引起关注的是 , 中国在西方艺术品交易中占据着日益显赫的地位 。 这不仅仅是指中国藏家热衷于购藏西方艺术品 , 更是指交易发生地向中国的偏移 。 嘉德秋拍今年推出首个西方艺术专场“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卖” , 5件拍品100%成交 , 拍出1.541亿元的莫奈《睡莲池与玫瑰》拔得头筹 。 尽管这个价格算不上莫奈新的价格“神话” , 却实现中国内地拍卖界流通莫奈从0到1的突破 。 几天之后 , 以1.6675亿元在永乐秋拍成交的巴尔蒂斯《镜子里的猫Ⅲ》 , 刷新巴尔蒂斯作品全球拍卖纪录的同时 , 也创下中国内地最贵西方艺术品拍卖纪录 。 而在香港拍场上 , 逾3.2亿港元的巴斯奇亚《战士》、逾1.9亿港元的毕加索《抱膝女子》、逾1.4亿港元的李希特《抽象画747-1》等一批西方艺术品的市场表现同样惊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