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康有为、徐悲鸿、蔡元培怎样看文艺复兴绘画( 二 )


徐悲鸿|康有为、徐悲鸿、蔡元培怎样看文艺复兴绘画
本文图片

《廖内洛·德·埃特斯肖像》 ,安东尼奥·迪普乔·皮萨诺 1441年
徐悲鸿推崇委罗内塞
意大利文艺复兴为更多的中国人所知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 。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校长任上积极推行美育 , 他在《东方杂志》上撰写《欧洲美术小史之一》道:“意大利当文艺中兴时代 , 画人辈出 , 其足为一时代之冠冕者 , 有三大家:李翁奈(达·芬奇)、弥释朗时(米开朗琪罗)及赖斐尔(拉斐尔)是也 。 ”蔡元培已经知晓了文艺复兴这一概念以及3位大师的先后顺序 , 这较之康有为已经有很大进步 。
19世纪20年代 , 随着一系列文艺复兴史、西洋美术史著作的出版 , 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得到了全面的介绍 。 大众媒体上也出现了相关的介绍 , 青年画家朱应鹏在报纸上对意大利绘画进行了细致的分期 。 他说:“研究近代西洋绘画史必从文艺复兴时代起 , 正如研究中国近代绘画史必从晋代起一样才有线索可寻 。 明白意大利绘画史的大纲 , 那研究后来的绘画就能迎刃而解 , 现在一般学者仅拿法国印象派作研究起点是很不妥当的 。 ”
中国油画家也从临摹文艺复兴绘画转向吸收和创造 。 徐悲鸿留学法国 , 由法国学院派上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 , 尤其推崇威尼斯画派 。 在《历史画之困难》一文中 , 徐悲鸿说威尼斯画派的委罗内塞(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三杰之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
徐悲鸿提及委罗内塞的历史画 , 是为其所作的大型油画《田横五百士》进行辩护 , 以说明历史画并非完全考据 , 而是强调充沛的情感 。 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在热烈的色彩表现上确有威尼斯画派的影子 , 然而其服饰和人物表情则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
达·芬奇画蛋只是传说
新中国成立之后 ,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对文艺复兴的评价在中国很有影响 ,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 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 ,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时代 。 ”恩格斯将达·芬奇看作文艺复兴这一巨人时代的代表 。
1952年 , 为纪念达·芬奇诞生500周年 , 《人民日报》刊载了江丰、吴作人、王朝闻、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的多篇文章 。 在纪念展览和报纸文章中 , 《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两幅名作得到了大力推介 。 从此 , 达·芬奇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 , 远远超出其他文艺复兴画家 。
在当时的一些报刊和励志书中 , 流传着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 故事大意是达·芬奇追随委罗基奥学画 , 老师一开始并不让他创作 , 而是要求其不断画蛋 。 当达·芬奇不耐烦的时候 , 老师告诫他 , 画蛋就是训练用眼睛观察形象 , 用手表现对象 , 这个基本功练好了 , 对任何形象就能应付自如了 。 然而 , 我们查阅瓦萨里的《名人传》以及早期艺术史著作 , 并没有发现画蛋的记载 。
实际情况是:委罗基奥先是从达·芬奇的父亲那里看到小达·芬奇的图画 , 对其才华惊讶不已 , 竭力劝说其父送子来学画 。 达·芬奇确实苦练写生 , 但不是简单重复 , 而是自己做人体模型 , 用湿润的布片贴在模型上 , 再用笔把模型画下来 。 后来 , 达·芬奇协助老师在一些作品中画次要人物 , 他画的效果竟比老师好得多 , 以至于老师从此封笔 。 虽然瓦萨里的描述往往有夸张的成分 , 但是达·芬奇具有天才是无可置疑的 。
今天看来 , 达·芬奇的伟大不在于作品的数量而在于质量 , 在于其创造力和创新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