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为画集题签 。 苏渊雷于海上钵水斋为画册写小引 , 赞其 “深居远俗 , 独能于南田、新罗之外 , 远挹所南之遗风 。 寄情香草 , 专写墨兰 , 楚佩骚魂 , 手滋笔植 , 秀气灵襟 , 洋溢楮墨” 。 学者眼光 , 明明如炬 。
永嘉书法家曾耕西曾作《绮湄画兰独树一帜》一文 , 说道: “余考诸画史 , 精绘山水人物花鸟鳞(瓴)毛草早暨松竹梅菊等 , 代有其人 , 而女子较少 。 吾温张红薇、蔡笑秋二老人以及女士之姑母文 , 姊蘋、姝(按:妹)(茱)芹 , 皆闺中之杰出者 , 多以设色著 。 而女士专擅墨兰 , 独树一帜 , 继明代女画家马珪之后 , 惟女士一人已也 。 ”可谓是对鲁藻的墨兰绘事的高度概括与总结 。 让人颇有一代豪华客 , 千秋正气歌之凛凛感慨 。
三
鲁藻生于清朝末年 , 温州蝉街的一个文人家庭 , 文化底蕴深厚 。 父亲筱墀先生 , 善作诗文 , 为当地颇有名望的士绅 。
筱墀先生为人开明 , 反对缠小脚 , 提倡男女平等 。 他让三位外孙称呼他为“蝉街爷爷” , 而不称他“外公” , 以表与后辈子孙的亲近 。 鲁藻和她的姐妹们从幼年起就接受与男孩一样的教育 , 自幼吟诗作画 。 筱墀先生要求自己的子女无论是学中医 , 还是学画画 , 都必须学好一样本事 。 在他看来 , 将来的情况很难预料 , 若子女婚后家境好 , 可以把画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 如果家境不好 , 则需以画画为生 。 总之 , 不能依靠别人 , 一定要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
筱墀先生还善中医 , 家里备有许多中药 。 因家有土地 , 并不靠看病收入 , 熟人请他看病 , 他多是免费就医 。 因为父亲会中医 , 所以鲁藻也略通医术 。 家里孩子感冒发烧 , 鲁藻都是自己抓药 , 弄点夏枯草、枇杷叶之类的中药吃吃 , 也就好了 。
清馨不浊的身世 , 使鲁藻成为永嘉丹青盛手汪如渊的得意门生 。 汪如渊是马公愚的老师、刘旦宅的师祖 。 这位惊才绝艳的画家 , 门下习画弟子众多 , 达三十余人 , 以此形成以他为代表的永嘉画派 。
汪如渊常在同辈面前夸鲁藻的才华 。 汪如渊来看望鲁藻的父亲筱墀先生时 , 如果没有看见他的学生鲁藻时 , 总会问道:“你们家的千秋在家吗?”喜称自己的女学生鲁藻为“千秋” , 因汪如渊先生觉得自己的女弟子是会流传千古的 , 后来“千秋”成了老一辈文人对鲁藻的昵称 。 大家来鲁家提及鲁藻时 , 也常常会说“你们家的千秋” , 亲昵的称呼中透着殷殷的期望 。
文章图片
汪如渊扇面
在老师汪如渊的熏陶下 , 鲁藻所作兰花婀娜刚劲 , 笔墨古逸 , 书卷之气盎然 。 汪如渊与鲁藻还合作有扇面:鲁藻的墨兰 , 汪如渊的行草 。 汪先生在扇面上题道: “幼怀贞敏 , 早悟三空之心 , 长契神情 , 先苞四忍之行 , 松风水月 , 未足比其清华 , 仙露明珠 , 讵能方其朗润 , 故以智通无累 , 神测未形 。 ”这段话引自《大唐三藏圣教序》 , 字里行间 , 透露出对鲁藻才华的欣赏 。 当时鲁藻只十八岁 , 已经很受汪先生器重 。
鲁藻在香叶楼主人的栽培下 , 与汪如渊的其他女弟子 , 如蔡笑秋、鲁文、张红薇等一样 , 离开师门后至海上 , 学艺兼鬻画 , 闺阁女子敢为人先 , 闯荡世界 , 可说是开时代之先风 。 而鲁藻以一己之时代见识与绘兰创作 , 接续文人传统 , 革新画坛时弊 , 重现兰之风神 , 堪称民国画坛先声 。
四
一九四九年以后 , 鲁藻因为患有高血压 , 深居简出 , 渐渐淡出画坛 。
- 玉兰@著名花鸟画家林兵:那些追逐“花容月貌”的往事与传说
- 书法|往事|父亲陆维钊与扁篆书体:篆参隶势而姿生
- 舞动@夜如水,风轻唱,往事翩翩
- 广播剧|周周有戏睇 | 舞台广播剧《三昧》讲述京城戏楼往事
- 李瑞清&新民艺评|海上书坛历百年笔墨璀璨
- 陈劲$画家以“新彩墨” 描绘名人故居等 中西合璧演绎海上风情
- 名人|画家以“新彩墨” 描绘名人故居等 中西合璧演绎海上风情
- 陈劲|画家以“新彩墨” 描绘名人故居等 中西合璧演绎海上风情
- 奶奶!当代散文||家乡人往事
- 无悔的人生$翻一页书,读一段往事,温一盏茶,嗅一朵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