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道德经》除哲学智慧外,在谋略上和宗教上对中国人也有很大影响( 二 )




柔弱!《道德经》除哲学智慧外,在谋略上和宗教上对中国人也有很大影响
文章插图

其次,老子提出了“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知其雄,守其雌”“柔弱胜刚强”的道家谋略。老子很赞赏水的特性和优势,他强调“上善若水”,这即是看到的水的兼容精神和柔弱特性,因为老子一直主张以“柔弱胜刚强”的致胜原则。可以说,“柔弱胜刚强”是《道德经》管理哲学和竞争策略的根本思想之一。《道德经》第七十六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在老子看来,柔弱的事物处于发展进程中,因而拥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刚强的事物发展成熟了,趋于衰亡。草木生时柔软,死时枯硬。人生时身体有一定的柔软性,死则僵硬。这皆是说同一个道理,柔弱能胜刚强。此外,内心柔弱的,度量大,能兼容,虚怀若谷,如海纳百川,前景广阔;而内心刚硬的,度量往往较小,好斗好胜,不善容纳,易于落败。因而,老子主张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就是坚持“柔弱胜刚强”的原则。老子坚持“柔弱胜刚强”,坚持“以柔克刚”,坚持“以退为进”,坚持“知其雄,守其雌”的道家谋略,这是很厉害的。这一套并历代统治者所采用,成了与儒家的刚健进取精神互相补充的统治策略,对后世影响很大。

柔弱!《道德经》除哲学智慧外,在谋略上和宗教上对中国人也有很大影响
文章插图

再次,《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是道家智术的典型体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这说的是: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说的虽微妙而又显明,讲的是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池渊,国家的刑法政教不可以向人炫耀,不能轻易用来吓唬人。这种“将欲……,必先……”的策略是很有智略的,这也是“反其道而行”在竞争策略方面的体现,这是道家谋略所体现的高明智慧。《道德经》的理论学说成了后来道教的宗教理论基础,使中国本土宗教能与西土来的佛教相抗衡,它从理论上和道术两个方面对道教有巨大影响东汉末年,道教兴起之后,老子被尊奉为教祖,被尊为“太上老君”,并以“道”为最高信仰。唐朝开国之初,唐太宗李世民追认老子为李氏皇族的先祖,他说:“联之本系起自柱下”,愿“尊祖之风贻诸万叶”。这不但承认唐太宗自己这个皇帝是老子的后贤,而且还希望老子遗风传承千秋万代。到唐高宗时,便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老子在唐代开始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皇室的推崇,皇帝的“认祖归宗”,加上道教的流行,使被道教改造了的老子思想传播得越来越广。


【 柔弱!《道德经》除哲学智慧外,在谋略上和宗教上对中国人也有很大影响】柔弱!《道德经》除哲学智慧外,在谋略上和宗教上对中国人也有很大影响
文章插图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诏以二月十五日老子诞辰为玄元节。唐武宗继位后,又敕二月十五日玄元皇帝降生日为降圣节,休假一日。可见,老子的圣诞为二月十五日,曾被唐朝政府所确认,并作为公共假日。到了宋代,宋真宗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自身就称为“道君皇帝”。唐宋的多位皇帝都主张以道教立国,这使得老子思想对后世影响非常大。随着道家和道教神仙的融合,特别是像《太平经》《老子想尔注》《周易参同 契》这类理论著作的出现,开始将老子的道家思想融入道教的理论和教义中,初生,道家的一些理论内容也被潜移默化的改变为道教理论,而《老子》和《庄子》中关于“道术”的修养理论等,并改造成为内练气,外练丹,以及符箓、科仪等。所以,道教依附着老子,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准和学说高度,而老子思想经由道教的传播,在历史上发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