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美的回忆之欧阳修的牡丹记忆与书写( 二 )


“唐前牡丹无专名”,这一现象说明,牡丹在唐代的种植远不如北宋发达,故时人未有所谓品种分类意识。因此,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具开创之功,有代物立言、为物正名的意图。他叙述起来如数家珍,令读者有如在目前的感觉。时而案断,流露出钟爱赞叹之意。情景追述和花名陈列并置《记》中,令《记》的可读性和抒情性大大增强。
风俗记忆《风俗记》与《花品序》前后呼应,《花品序》以陈述主观体验为《记》搭建怀旧基调,《风俗记》以叙述宦居洛时所见到的士庶竞相赏花游遨之俗、进花之俗和接花之俗,与之遥相呼应,在此民俗展览中,欧阳修退居幕后,作为旁观者去对此,市井风情加以笔录再现。它再现了洛阳城中,牡丹盛开,无分贵贱士庶,皆以赏花为要务。游览时间之长,分布地域之广,皆是一时奇观。欧阳修在此并没有用知识分子的道德理性对士庶赏花的行为进行批评或褒贬,他只是将记忆中之图景原生态地跃然纸上,而不涉及作家情感。此外,欧阳修特地拈出贩卖野生牡丹品种的山蓖子和专门以嫁接技术营生的门园子,其言语间并没有因为利益纠葛而表现出谴责的意味;同时,他也如实记录了洛人为垄断姚黄的种花不惜“以汤中蘸杀之”的行径.

作家#美的回忆之欧阳修的牡丹记忆与书写
文章插图
作家#美的回忆之欧阳修的牡丹记忆与书写
文章插图
怀旧与伤今往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人总是企图弥合时空的裂隙,一旦当他们发现这是水中捞月的徒劳无功的时候,则又不自觉地陷入了感伤的循环之中。牡丹将欧阳修引向了数十年前的过去,让他遐想着壮年时的光景的同时,也足以让他有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凌乱和无奈。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