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研讨会|《舞千年》“破圈”:Z世代为何对传统审美格外动情( 三 )


在张延杰看来 , 当下年轻人追捧的国风潮并不仅仅是表面的符号化热潮 。 在70后的成长经历中 , 国风的代表就是86版《西游记》 , 87版《红楼梦》和港版《射雕英雄传》等古装片 。 上世纪80年代 , 大量国外的哲学美学著作被翻译引进 , 但文艺界的文化“寻根”热潮也开始于80年代 。 关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 这种文化自觉意识在那个时候就有了 。 艺术家对于美学理论和文化思潮的敏锐捕捉就体现在作品当中 。 像《千手观音》的导演张继钢 , 他更早期的作品《黄土黄》《俺从黄河来》《一个扭秧歌的人》等就是文化“寻根”之作 。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来看 , 国风潮并不是突然爆发的 , 而是一直在涌动的过程中 。 只是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多元的选择 , 甚至可以主动参与到国风文化的建构中来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雷博指出:年轻人对于古典舞的情感共鸣 , 特别体现在弹幕文化上 。 当节目进行到高潮处 , 屏幕上的弹幕铺天盖地而来 , 你会感觉到一种涌动的时代精神呈现在面前 。 中国的古代和现代不是割裂的 , 而是在精神上、文化上甚至命运的根源处一脉相承 。 孔子有句话说“行夏之时 , 乘殷之辂 , 服周之冕 , 乐则韶舞” 。 《韶》乐“尽美又尽善” , 提示我们乐舞的意义 , 不仅在视觉上带来庄重和谐的美感 , 同时里面蕴含着古典的德性精神 , 引导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 也引领我们的文明不断向前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