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南阳发现远古文明大量遗址遗迹的历史定位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三 )


其二 , 一个文化层剖面竟叠压了距今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层 , 距今6000年~7000年的仰韶文化层 , 距今5000多年的屈家岭文化层 , 还有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层 。 一个遗址中几千年的文化层叠压 , 说明自新石器早期以来 , 各个阶段人类活动在这里绵延不断 。
其三 , 出土了十多座手持玉钺、陪葬有大量猪下颌骨的“王墓” 。 特别是编号M77墓 , 墓主人随葬两件玉钺(独山玉精品) , 胸前放玉璜、头发插象梳……还有M18等“王墓”多座 , 5000多年了 , 骨架保存完好 , 均随葬玉钺和弓箭 。 这应是屈家岭文化时期 , 也是三皇五帝时期的“王墓” 。
其四 , 黄山遗址是一个具有大型玉石器生产“基地”性质的大遗址 , 是史前中心聚落 , 也是史前玉文化中心 。 清理出与玉石器制作有关的仰韶文化早期墓葬3座、房址1座、中期房址4座 , 晚期大型“前坊后居木骨泥墙式”建筑4座、工棚式建筑2座、房址4座 , 灰坑18座 , 人工壕(运河)1条 , 疑似码头的港湾1处 。 屈家岭文化时期的玉石器作坊址7座、房址9座、大型夯基1座、活动面多处……出土了4万余件石钻、石刀、磨墩石质制玉工具、玉石器残次品、玉料、石料、陶器、骨器等 。 尤其是出土了十多座手持玉钺、陪葬有大量猪下颌骨的酋长级或“大王”大墓 。 玉在远古是奇缺的 , 找到一块玉就是宝贝 。 “以玉为兵”的时代 , 只有掌握最高王权的统治者 , 才具备制玉权力 。
其五 , 黄山遗址出土了多片有爻窝符号的陶板 , 呈长方形和四方形 。 其中长方形的一块陶板有六对圆形爻窝 , 正方形的一块陶板有三排九个圆形爻窝 , 与附近浅山丘陵岩石上发现的圆形爻窝符号完全一致 。 这证明 , 南阳发现的大量岩石上的圆形(爻窝)符号为埋葬在黄山的“大王”运作、雕刻的 。
其六 , 黄山遗址出土的玉钺 , 显示这里是专门为“天子”和诸侯部落王加工制作玉钺的中心 , 是玉钺的制作地 。 南召县石门乡石柱寺山发现的盟誓台 , 应为“天子”为(部落)授玉钺之地 , 因此 , 南阳是5000年前大一统中国标志性物证——玉钺的发源地、制定地、制作地、授权地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彭小军在《长江中游史前石钺的功能和社会意义》(《南方文物》2020年第五期)一文中考证南阳地域是全中国发现石钺玉钺最早的地区 。
黄山考古证明 , 5000年前的南阳是“王”居住之地、活动之地 , 是中国最先进的科技工业——制玉之地 。 其部落的规格、布局、生产体系、功能都充分说明 , 南阳是新石器时期人类主要聚集地、活动地、中心地 , 也是“王”的建都地 。
南阳发现大量远古时期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
远古时期 , 人类接触最多的是石头 , 劳动工具是石器 , 战斗的武器也是石器 。 石头工具和武器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求 。 人们还把智慧、思想、文化刻印到石头上 , 通过打制、磨刻出不同功能、不同造型的石头 , 体现不同的劳动技能、倾注不同的价值观念 。 如把石头打制成祭祀的图腾、崇拜的圣物、王的住室等 。 沧桑岁月物华流年 , 远古人类活动的痕迹 , 就这样在石头上留下了远古的烙印 。
2010年2月 , 方城籍文化学者马宝光首先在方城县发现石头上磨刻的爻窝岩画 , 时任方城县常务副县长白振国 , 一位十分热爱南阳文化的官员学者 , 带队考察并组织南阳文化爱好者在浅山丘陵中找寻 。 触摸着前朝古今的云淡风轻 , 穿越远古巨石的秘境 , 撩开隐藏在巨石里的文化宝藏面纱……经过十多年努力 , 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面容 , 在南阳这块适合远古人类生存发展的沃土上一一显露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