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南阳发现远古文明大量遗址遗迹的历史定位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五 )


天文历法在上古时代就有了 , 《太乙金镜式经》中记载:“昔燧人氏仰观斗极而定方名 , 东、西、南、北也 。 ”燧人氏被后人尊为三皇之一 , 他依靠观察北斗星定东、西、南、北方向 , 并且制定了原始历法 , 标志着观天定时走向人类的生活 。 人类从采集渔猎生活走向农耕 , 推动了天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 因为农耕急需解决的是何时种植、何时收获 , 人类因需要而探索 , 在观天中找到了答案 。 太阳初升到落山定为一天 , 月亮由缺到圆定为一个月 , 北斗星的斗位转化 , 一个周期定为一年 。 苍茫天际斗转星移 , 探寻天体的运行规律 , 找到了春夏秋冬四季变换 。 人类根据太阳照射地面物体的影子变化 , 找到了一种计时的方法——日晷 。 掌握了制定时间、方位、季节的知识 , 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 人类得以生存繁衍 。
南阳浅山丘陵地带 , 目前发现30多处在岩石上磨刻成的圆盘状远古文化遗存 , 圆盘中间有凸起 , 凸起内有爻窝;圆盘上还刻有多少不等、排列有序或成组成对的爻窝 , 有的还刻有日月图形、天文星象图等(如北斗七星、北斗九星、昴星团……) 。 圆盘中间的凸起 , 有的三层 , 有的两层 , 个别的一层 , 圆中套圆(见《河南日报》2021年3月9日第13版、14版) 。 2020年 ,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组织考古学界、天文学界等多学科的专家团队 , 对卧龙区谢庄镇田营村的“圆盘状文化遗存”进行了深入考察、研究、测量 , 最后认定为具有定季节和时刻功能的“日晷” , 也是具有宇宙论意义的天文星象图 。 其年代虽尚难确定 , 但初步推测其形成年代很可能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天文台 , 学术意义重大 。
这是一处独特的岩刻形式的天文台 , 具有新石器时代的文明特征 。 石刻圆盘状具有日晷的功能 , 既可以定一年中的季节 , 又可以测一天中的时刻 , 同时也是宇宙天文图;在其东南和东北方位有“旦”“月”两个形似文字的刻画符号 , 其意义非凡 , 应是冬至、夏至日出的方位 。 这种“岩画天文台” , 从天文学的角度推开一扇探索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新窗口 。
目前 , 发现圆盘状远古日晷30多处 , 主要分布如下:
南阳市卧龙区谢庄镇田营村、安皋镇太清观村、潦河坡镇后庄村和尚坡;鸭河工区皇路店镇、孟山村下潘沟组、大新庄村小新庄、高嘴坡;南召县石门乡黑石寨村黑石寨、小店乡关庄村;方城县清河镇杨庄村、霍口村、小谷庄村、杨庄村 , 古庄店镇库庄村老鸹石沟、韩岗村 , 独树镇代岗村;唐河县祁仪镇板仓村、马振抚镇关地村 。 与南阳山水相邻的驻马店市泌阳县春水乡蛤蟆村、羊册镇棠梨沟村均有发现 。
发现这么多的远古天文台(日晷) , 充分说明一年四季的划分 , 24节气形成 , 每年12月份的界定 , 每天12个时辰的确立 , 均诞生在南阳远古农耕时期 。 上古时期观天授时 , 非一般人能为 , 掌握在天下最高权力王的手中 。 《论语·尧曰》记载“咨 , 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 , 允执其中 。 四海困穷 , 天禄永终 。 ”意思是:“舜 , 天文历法你一定要亲自操作实践 , 把测日影的表控制在手中 , 掌握中正治理天下 。 ”典籍告诉我们 , 当时观天授时由王掌握 , 并把观天授时当成统治天下的一种有效办法 。 以上发现和史书记述 , 说明中国天文历法发端于南阳 。
(三)远古祭坛
考古发现 , 祭祀活动在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经存在 。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 , 祭祀活动愈加频繁 。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 , 莫急于礼;礼有五经 , 莫重于祭 。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 , 在祀与戎 。 ”可见 , 原始社会部落的祭祀活动是头等大事 。 祭祀的对象是神灵 , 神灵又分自然界的神灵和祖先人格化的神灵 。 祭祀要建祭祀场地 , 祭祀自然界的神 , 如天、地、太阳、月亮、高山、河流等 , 是在野外建祭祀场地 , 称为“坛” 。 祭祀人格化的神灵 , 如伏羲、神农、轩辕等 , 在屋内设祭祀场所 , 称为“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