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势|邓晓芒:西方文化凭什么成为当今的强势文化?( 九 )


所以火的比喻一身而兼有逻各斯和努斯双重特点 , 它最好地把这两方面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了 , 所以历代西方大哲总喜欢采用火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哲学 , 火、光明、太阳这些隐喻是西方哲学从古到今最常用的哲学比喻(例如从柏拉图、新柏拉图主义、基督教哲学、近代的康德、黑格尔 , 直到现代的尼采和海德格尔 , 都是如此) 。
03.
比较中国哲学的总体特点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比较 , 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 一个是不重视语言 , 一个是不重视个体自由 。 因此中国哲学既没有逻各斯精神 , 也没有努斯精神 。 体现在哲学隐喻上 , 就是中国历来都推崇“气”的哲学 。 气的哲学与火的哲学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在于两方面 , 其一 , 气没有自己的形状 , 你把它装在什么容器里它就是什么形状;其二 , 气是完全被动的 , 没有主动性 , 虽然它无孔不入 , 但那也不是它要入的 。
所以首先来看 , 中国哲学总体上有一种“反语言学”倾向 , 只重视内心体验和外部行动 , 语言顶多只能当作一种临时的跳板 , 不可信 , 更不可执着 。 孔子主张要“听其言 , 观其行” ,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 对语言采取了极不信任的态度;庄子说:“道不可言 , 言而非也” , “得意忘言”;禅宗则“不立文字”、“言语道断 , 心行路绝” 。 儒、道、佛都把语言当成一种多余或误导性的东西 , 顶多是一种暂时的权宜之计 , 用完之后就应当彻底抛弃 。
因此 , 中国哲学也不重视认识论和方法论 , 不管条件和过程而只重视结果 。 在人际交往中 , 中国人不重契约 , 只重默契 , 写在纸上的东西不作数 , 代人签字不为过 。 对自然知识只重效果不问规律 , 只重技术不重原理;政治生活中“人情大于王法” , 任何规章制度都限制不了“潜规则”;经济活动中只讲规矩不讲规范 。
而不重视语言的根源在于 , 中国哲学中没有真正的个体自由 。 所以从更深层次上说 , 中国哲学总体上有一种压抑个人自由的倾向 。 老庄、禅佛讲的“自由”是去掉个人执着之后的无所拘束、逍遥自在 , 无追求无责任 , 等同于“自然”和“无为” , 是一种“无意志的自由”;儒家讲的“大丈夫精神”则是“无自由的意志” 。
劣势|邓晓芒:西方文化凭什么成为当今的强势文化?
文章图片

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似乎达到了自由境界;但这个“矩”并不是他自由地建立起来的 , 而是从三皇五帝文武周公传下来的(虽然有所损益) , 他不过是习惯成自然了而已 。
以上两方面相辅相成:缺乏逻各斯精神 , 个体自由就失去了表达的手段和保护的屏障 , 成为鲁迅所谓“沉默的国民”;没有自由的努斯精神 , 也就没有要通过语言来表达个体意志的需要 , 人与人之间不是靠语言和契约的规范 , 而是靠自然血缘关系的粘合和霸权的控制 , 成为鲁迅所谓“无爱的人间” 。 所有这些都是阻碍我们今天走向现代化法制社会的绊脚石 。
结论
从中西哲学的比较中我们看出 ,一个民族的思维模式是决定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的文化因素 , 鲁迅当年讲的“国民性改造”就是针对这一点而言的 。 思维模式不改变 , 任你其他方面的改革如何天翻地覆 , 最终会九九归元 , 换汤不换药 。
而思维模式的变革又主要着重于两方面 , 一个是建立理性精神 , 一个是发扬自由精神 。 五四提出的“科学和民主”底下其实是理性和自由 , 没有理性 , 科学就丧失了科学精神 , 变成了另一种迷信;没有自由 , 民主就变成了“为民作主” , 即另一种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