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瑜$与冯天瑜一起共读《长江文明》,探求长江文明的历史角色( 四 )


康熙皇帝曾多次派专门使臣考察长江源头,康熙末年,还组织学者首次采用近代测量技术制作《皇舆全览图》,绘出金沙江之上的通天河上游水系大致方位。到乾隆年间,齐召南著《水道提纲》,对江源水系的描述更为详尽,认为布曲为正源,当曲和沱沱河为支流。清末和民国时期,仍有科考人员深入江源地区,但受限于复杂地理条件和恶劣气候环境,又缺乏更先进有效测量手段,对长江源头的认识并无突破。
采访人员:在中国的近现代化中,长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丁援:长江从雪山走来,奔腾东流,倾注大海。但在近代纷繁复杂的全球化浪潮中,它却演变为一条自东向西推进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文化线路”。
鸦片战争之后,国门被迫打开,西方列强沿长江逆流而上,强行闯入中国封闭的内陆。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他们将沿江通商口岸自上海向西推进至上游的重庆,从而将长江流域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依托次第开放的沿江口岸构建起一条联系紧密的长江近代航线。
这条对中国历史影响至深的近代航线,并非仅仅便利了西方资本对中国内地的经济扩张,同时也极大加强了沿江城市之间的联系,扩大了沿江港口与腹地之间的经济互动,并自东向西传播着西方的文化与制度观念,开阔了内陆民众的眼界,令中国近代文化得以沿着长江不断向西推进。于是,这条西方列强为攫取巨额商业利润而打通的长江近代航线,也在事实上成了传播近代文化的“文化线路”,深刻地改变着沿江乃至更遥远内陆地区的社会面貌。
采访人员:进入长江文明发展新阶段,我们该如何保护长江?
马志亮:作为滋养并屡次回护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长江流域不仅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向轴线,也是最重要的生态安全载体,为了保护好母亲河,维持中华文明的持久生命力,我们必须树立“在保护中开发”的新理念,规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环境重大工程的实施,加强长江沿线绿色生态廊道的建设,确保长江流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态安全。
当下中国已经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5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为长江沿岸的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前进方向,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已有所改善,但总体形势仍然很严峻,沿江水污染高风险产业仍然存在,水生态系统的破坏仍然严重,水生态安全依旧难以保证。各省市仍需进一步加强合作,继续健全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规划体系,持续完善水生态保护体制和协同保护机制,加快构建水生态检测监控体系。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必须按照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坚定不移的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引领中华文明健康向前迈进。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