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金$文化观察丨“只为青绿”成功出圈 《千里江山图》的青金颜料曾比价黄金( 二 )


文章插图

“李小孩“李静训之墓出土的金项链上就镶嵌有青金石
隋代最著名的“李小孩“李静训之墓中曾经出土过一件颇具波斯风格的金项链,金项链上就镶嵌有青金石。
青金在中国作为颜料的使用,与佛教的传入密不可分。如敦煌莫高窟、敦煌西千佛洞自北朝到清代的壁画和彩塑上都使用了青金石作蓝色颜料。
而《千里江山图》也使用了青金作为颜料,描绘了大宋的绿水青山,而且经过了千年还闪耀着熠熠光辉。
青金$文化观察丨“只为青绿”成功出圈 《千里江山图》的青金颜料曾比价黄金
文章插图

群青颜料
文艺复兴让青金石价比黄金
在欧洲,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以青金石为主要原料的颜料“群青”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色彩。文艺复兴艺术家塞尼诺-塞尼尼曾经这样描述过“群青”:“一种尊贵的色彩,美丽,是最完美的颜色”。
群青的制作方法非常复杂,需选用最上好的青金石,不带金色的杂质,然后全手工研磨,然后再经过多道工序制作完成。当时的画家对于群青的需求也异常旺盛,特别是宗教画的领域,大量的画家使用群青制作教堂的版画和壁画,在表现天空、天使、圣母的衣袍的时候,都需要使用这种纯洁无锡的蓝。
有意思的是,由于大部分的青金石在当时都是由威尼斯人进口到欧洲的,因此除了意大利之外,很少有其他的地区能够用到青金石。到了16-17世纪,青金的价格已经成为了欧洲最贵重的物品,价格长期超过黄金占据第一位。
将群青从“天堂”带到世俗社会的,是荷兰画家维米尔。虽然维米尔并非富豪,但由于其妻子家境还算不错,维米尔在作画时还是能够接触到群青,而对于这种色彩的热爱,让维米尔使用群青到了“奢侈”的地步。他在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倒牛奶的女佣》等画作中,大面积的使用群青,让画面呈现了一种浓郁的美感。
青金$文化观察丨“只为青绿”成功出圈 《千里江山图》的青金颜料曾比价黄金
文章插图

维米尔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吉美博物馆发迹于青金的替代品
由于群青的价格高昂,因此画家们一直在寻找它的完美替代品。伟大的作家歌德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发现在西西里巴勒莫附近的石灰窑中有蓝色的沉淀物。他认为这种蓝色的沉淀物也许可以代替青金石成为一种装饰原料,但歌德并没有提出使用这种沉淀物作为颜料。
1824年,法国国家工业协会悬赏6000法郎,鼓励大家发明一种群青的替代品,让艺术家们都能买得起。4年之后,化学家让-巴普蒂斯特·吉美发明了一种替代方案,获得了这6000法郎的悬赏。而且他研发的合成群青的成本只有天然群青的2500分之一,让他获得了大量的财富。
【 青金$文化观察丨“只为青绿”成功出圈 《千里江山图》的青金颜料曾比价黄金】青金$文化观察丨“只为青绿”成功出圈 《千里江山图》的青金颜料曾比价黄金
文章插图

维米尔名作《倒牛奶的女佣》
但是吉美发明的这种颜色还是太平常,在各种光线下展现的色彩几乎相同,所以使用这种蓝色所画的作品被认为缺乏灵魂,因此顶尖的画家们仍旧还会使用群青。但让-巴普蒂斯特的儿子埃米尔却从父亲的获利重视受益,作为旅行家和收藏家的埃米尔用合成群青挣的钱买入了很多外国文物,并且建立起了一座博物馆——吉美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亚洲艺术博物馆之一。
1960年,伊夫·克莱因发明了克莱因蓝,正式成为了“群青”的替代品,而且以其相似性,被称为“法国群青”。自此,天然的群青染料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除了被用于修复古画之外,很少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