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回望 | 中国电影之进击的女导演( 二 )


作为评委之一 , 三个月前我在线上审片时就留意到了《最终稿》 , 其成熟的画风和扎实的类型片质感都非常出挑 , 获奖是必然 。 而在上周到了影展现场 , 我又和黄悦在映后会上有了面对面交流 , 她的志趣、勤力、自省 , 都让她看起来就是那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所成就的模样 。
女孩子|回望 | 中国电影之进击的女导演
文章图片

本文作者与《最终稿》导演黄悦交流 。
而其他三位头奖得主也都类似(实则获次奖的几位女生亦如此)——年轻 , 就读于名校 , 大多有海外留学背景 , 能够想见大抵出身于中上家庭 , 有才情 , 也不缺财力 。
3
“才”最重要 , 不言而喻 , 但“财”同样不是小事 。 艺术家离不开投资(所谓“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 尤其是那些往往无可回报的前期投资 。 坊间最大的神话是李安当家庭煮夫韬光养晦 , 可要是没有李太太的收入支撑 , 大导演之梦如何能够维系?良好的经济条件所带来的视野、资源、机会 , 对任何创作者来说都是多多益善的 。
女孩子|回望 | 中国电影之进击的女导演
文章图片

赵女士和她的主演麦克多蒙德在片场 。
今年年初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那位华人导演赵女士 , 正是个中典范 。 家境殷实 , 才具备了让她学艺求艺、心无旁骛的前提——“家里有这个条件”本身或许是不公平的 , 但我们也须知 , 当老天爷赋予人间才华之时 , 同样也是不公平的 。
在中国富起来的大时代背景下 , “文科高知女”越来越多 , 其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难免会沦为互联网笑话(蕴藏其中的那类典型的中国式仇富及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暂且按下不表) , 但是显然 , 其中少数佼佼者 , 就会成为人文社科领域的新领袖 。
尤其是那些就读于名校(尤其是海外名校)的孩子们 , 已然经过了几轮的筛选和淘汰 , 眼界广、能力强、素质高 , 不管他们干什么(包括但不限于拍电影) , 成功概率就是会更高 。 而以好学、听话、能吃苦闻名的中国女生(许鞍华正是1970年代的代表) , 在影视这样一个尽管看重天赋 , 但是技术、规范也要求极高的行业里 , 她们往往都像《最终稿》的黄悦一样 , 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 。
女孩子|回望 | 中国电影之进击的女导演
文章图片

许鞍华在取得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后 , 更远赴伦敦电影学校进修电影 。
而在本届minute实质上的一等奖、“毕赣指数”颇高的最佳剧情短片《出游》的英文字幕上 , “女娲”一词写作“nüwa”而非“nvwa”——这样的用心处理 , 无疑源自于该片女性创作者(另一位留美硕士)的细腻与敏感 , 而类似如此在不经意处上下功夫的细节 , 实则远比那些复杂的、炸裂的、哪怕是院线大片的大场面 , 才更让我受用 。
女孩子|回望 | 中国电影之进击的女导演
文章图片

获得首届minute短片节最佳剧情短片的《出游》(王柯静导演) , 其“女娲”的英文字幕细心地注为“Nüwa” 。
4
不过 , 归其根本 , 真正让女导演们脱颖而出的 , 不是别的 , 而是她们的真诚 。
就影视工作者来说 , 视听能力、剧作能力是一边一条腿 , 缺一不可 。 但想要跑起来 , 最关键的是要忠于自己 , 忠于内心 , 说出自己真正想要说的 。
今天 , 我们抬眼看中国影坛 , 无才而厮混者众多 , 可悲哀的是 , 不少真有才情之士、特别是一批功成名就的男导演 , 他们往往由于那些不难想象的原因 , 信念被虚掷 , 初心被辜负 , 或主动或被动变成了权力或名利的俘虏 。 于是 , 他们往往炮制出许许多多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那类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