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007系列电影六十年:被惊醒后,还能耽于梦境吗?

因新冠疫情推迟到2021年10月上映的007系列第25部正传《无暇赴死》,既是第六任“詹姆斯·邦德”丹尼尔·克雷格的谢幕之作,更算是提前庆祝“007系列”的六十年庆 。一个甲子的时间,本身就意味着这个大众商业电影系列的延续性和生命力是惊人的:从1962年的《诺博士》算起,近60年来历经六任邦德,25部大投资大制作并收获高票房的电影(不含两部外传),“007号詹姆斯·邦德”这一英国特工的经典形象始终经久不衰 。这一在流行文化领域的辉煌成就,自带古典主义式的“经典性”,甚至超越时代:在以速朽、瞬间为特色的现代性文化商品橱窗,有一个角色不仅能“名声大噪十五分钟”,能拍到25部并且还将继续拍下去,能将角色寿命拉长到半个世纪直指百年,俨然保留着某种“永恒”的特质:007系列毫无疑问是现代神话学领域中的不可多得的奇迹 。
电影|007系列电影六十年:被惊醒后,还能耽于梦境吗?
文章图片
《无暇赴死》海报
这是文学的胜利吗?至少不是原著作者伊恩·弗莱明的胜利 。作为冷战时期非常著名,但也比比皆是,毫无出众之处的流行间谍小说,弗莱明的原著在文学价值上基本属于看完就忘、感官刺激的范畴,哪怕007电影再火也没有听说弗莱明的原著被热捧为经典文学 。
可是,这好像也不是电影艺术的胜利 。最早拍摄《诺博士》的制片方,似乎没有想过他们将开启一个延续近60年的伟大电影系列,大概只是存着把大众流行小说改成一部好卖的商业电影赚笔快钱的心思 。相较于后来饰演邦德的演员所拥有的崇高江湖地位,后来凭借艺术片领域的成就驰名的首任邦德肖恩·康纳利,一段时间内甚至把演邦德这种“B级片”当作纯粹养家糊口的手段,演了五年就心生退意,心想“正经演员不该拍这种东西” 。
007系列拍了这么多年,一直到第六任邦德丹尼尔·克雷格时期,在导演萨姆·门德斯的改造下,才好像有了一丝“艺术片追求”;历史上的007系列,就是无脑商业电影、视觉炸弹、感官刺激的代名词:弱智的正邪对抗剧情(永恒的苏联反派),每部必换、彻底物化为性感符号的邦女郎,各种前沿高端间谍科技,枪战,爆炸,大场面,007最终得胜的永恒英雄主义——你可以说,商业电影吸引观众的方式数十年来一贯如此,可如果哪怕《星球大战》这样的伟大系列都限制在三部曲的框架下,《哈利·波特》这样伴随一代人的电影连续剧也在第八部完结,如何解释观众偏偏对007这一个系列和一个人物,几十年拍了25部却依然毫无厌倦?“詹姆斯·邦德”究竟有什么独特的,无可取代的魔力?
詹姆斯·邦德不是一个角色,是代表“最好”的符号
其实,上世纪下半叶流行文化和波普艺术给美学带来的最大启示恐怕是:哪怕所指无比空虚孱弱,能指武器也绝非不堪一击 。007系列是现代神话的重要范本:因为也许说到底,人们对“007”的迷恋完全可以剥离开对文本、对电影能指的期待和感受,只关注被不断加深的符号印象,只关注先验的、已然不可更改的惯例,直到在50年庆典时,英国人自发身着正装、宛若出席歌剧现场般去看《天幕坠落》的首映——60年来的詹姆斯·邦德的存在,完全是一种社会习惯,一个被不断的能指运作所加强并彻底固化的“风俗”:这种风俗对时间的抗击能力,能够穿越一切阻碍;所指看起来已然破碎,但能指自我生产繁殖的力量,崇高而颠扑不破 。
电影|007系列电影六十年:被惊醒后,还能耽于梦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