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梦溪书谈 | 母爱最无私,为什么还会“伤人”?( 二 )


焦虑型$梦溪书谈 | 母爱最无私,为什么还会“伤人”?
文章插图
图源:pexels.com
在这些孩子今后的生活中,那些安全型依恋的孩子能够广结朋友,建立起稳定的婚姻,与子女也相处融洽,形成了良性循环;而焦虑型依恋的孩子常常以消极负面的态度看待世界,他们焦虑、易怒,甚至影响到婚姻生活和与下一代的关系,形成了恶性循环,代代相传。令人心碎的是,即便孩子成人之后,“大孩子”也需要爱和肯定。许多成年人、甚至是中年人,也在苦苦渴求得到父母的鼓励和尊重。一个人对于父母的情感质量,决定了他/她的生活质量,决定了与另一半和自己的子女之间的关系质量。
然而人生并不是命运决定的,打破宿命轮回还需要科学的改变。相信许多与父母关系再差、矛盾再多的人,也并不喜欢“老死不相往来”。发生的已经发生,当下能做些什么呢?所以书中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改善与母亲关系的心理学方法。比如,如果你是在抵抗型焦虑的环境中长大的女性,在为人母后就需要跳脱出既有的行为惯性,以安全依恋的方法来对待孩子。比如,安全依恋的妈妈能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焦虑依恋的妈妈们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这并非是不爱孩子,只是这样的爱存在问题,他们认为这是给了孩子足够爱,殊不知这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这就需要通过后面几章的阅读来重新理解与母亲的关系,找到父亲这一角色并建立起良好的父母子女的三角关系,倾听内心,不断沟通,成为更好的自己。(责编:李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