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文学常识+问题+主题( 二 )


溉汲:打水浇田 。 溉 , 浇灌、灌溉 。 汲 , 从井中取水 。
居:停留 。
及:待 , 等到 。
道:讲述 。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 闻 , 知道、听说 , 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
于:介词 , 当“向”讲 。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 。 ”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 。 ”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 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 ” 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 。
三、问题归纳
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 。
【常识|初一语文上册《寓言四则》知识点,文学常识+问题+主题】2.“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
这句话有歧义,丁氏本来表达的意思是“我打了水井省下了一个劳力”,如果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当中可能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但一旦离开情境,传着传着别人就容易理解成“打水井得到一个人” 。
3.如何理解宋国国君的行为?
宋国国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一个人的事情,他觉得奇怪,想求证一下 。
四、课文主题
《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 , 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 , 也不要瞎传 , 一定要详察的道理 。
《杞人忧天》
一、作者简介
列子 , 名御寇 , 战国时期人 。 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 , 著名的思想家 。 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 。 著有《列子》 。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则 , 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 , 篇篇珠玉 , 妙趣横生 。
二、故事背景
《杞人忧天》列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 道家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 , 希望平民百姓不用考虑那么多事情 , 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 《杞人忧天》就是在道家的“无为而治”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 列子用讽刺的手法告诫人们“要顺其自然 , 不要庸人自扰” 。
三、课文翻译
1.原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 身亡所寄 , 废寝食者 。
【注释】
崩坠:崩塌 , 坠落 。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 。 亡 , 无 , 没有 。 寄 , 存放 。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
2.原文: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 因往晓之 , 曰:“天 , 积气耳 , 亡处亡气 。 若屈伸呼吸 , 终日在天中行止 , 奈何,忧崩坠乎?”
【注释】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 之 , 的 。 忧 , 忧愁、担心 。
晓:告知 , 开导 。
亡处亡气:没有一处没有气 。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 。 行止 , 行动 , 活动 。
奈何:为何 , 为什么 。
译文: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3.原文:其人曰:“天果积气 , 日月星宿 , 不当坠耶?”
【注释】
果:果然 , 果真 。
日月星宿 , 不当坠耶:日月星辰 , 不就会坠落下来吗?星宿 , 泛指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