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一提起辛弃疾,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标签珠联璧合起来,贴到他的身上那就是“词人”和“英雄”。
典故@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文章插图
自古英雄多慷慨,自古词人皆多情。然而能游走在这两种心境中的辛弃疾,用他传奇的一生和飞扬的才情将这两种标签完美地贴合在一起,因而在词坛上具有了极高的辨识度。
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在《辛稼轩词序》中评价辛弃疾的词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刘克庄高度凝练地概括出辛弃疾词作的特点,即辛弃疾的词作既有婉约词的清丽也有豪放词的雄壮,他的豪放词自成一家,无可替代,他的婉约词,闲适自如,卓越不凡。
典故@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文章插图
辛弃疾的词中还有一部分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的作品,它们既有豪放激荡之美,又有娟秀婉约之美,如此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被后世誉为“稼轩体”(辛弃疾,字稼轩)。
辛弃疾的《摸鱼儿》,是他的词作中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也是他的兼具豪放与婉约的经典代表作,更是宋词中的经典之作。原词如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典故@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文章插图
【 典故@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词前有小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淳熙己亥,即公元1179年,这一年辛弃疾四十岁,由湖北转运副使改任湖南转运副使,由鄂州往潭州。辛弃疾的同事兼好友、担任湖北转运判官的王正之为他饯别送行。
在这个春天即将匆匆归去的暮春时节,辛弃疾也即将踏上离开鄂州的行程,他这次的离别就像这春天的脚步一样,即便内心有很多的不舍和留恋,也不得不踏上行程,词作就在这样的时节和氛围中拉开了帷幕。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杨柳如烟;春天也是一个为诗人们提供无限素材、带来无限灵感的季节。诗人们愿意用他们的才华去描摹、点染、赞美、讴歌春天,他们纵横的才情与飞扬的才华谱写了一曲曲春的旋律。
典故@辛弃疾辨识度很高的一首词,融豪放婉约于一炉,结尾堪称千古名句
文章插图
在古典诗词中,写春的诗词名句鳞次栉比。比如贺知章笔下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在写芳华吐翠的柳枝在春风中的摇曳多姿;比如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在写如春花般旖旎绚烂的爱情;再如秦观的“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则写尽了一场缥缈瑰丽的春天梦境。
更有如欧阳修笔下的闺阁女子在春日里的愁怨“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也有晏殊《浣溪沙》中的对春天渐行渐远的闲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还有贺铸《青玉案》中在烟雨迷离的暮春中的悲歌悲悼“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于是在多愁善感的诗人或词人眼里,“伤春”显得更加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