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热土荒丘五十年》:成为中亚考古泰斗,要经历些什么

中亚 , 是对当代中国人来说略显陌生的邻邦 , 却也是丝绸之路上源远流长的伙伴 。 从对西域、驼铃、胡旋舞的模糊想象 , 到拜火教、安禄山、都护府这些与中亚相关的历史名词 , 近一百年来 , 现代考古学使它们穿越历史烟雾 , 活生生地来到我们面前 。
这其中 , 在中亚的考古学家们呕心沥血 , 贡献良多 , 撒马尔罕的希腊化谷仓、片治肯特的宫殿壁画……都来自他们的发掘和研究 。
瑞德维拉扎(Rtveladze)便是中亚考古中无法忽略的名字 。 这位来自高加索的考古学家多年来扎根乌兹别克斯坦 , 曾长期担任乌兹别克国家考古队队长长达二十年并任科学院院士 。 他主持发掘过木鹿古城遗址、尼萨古城帕提亚宫殿 , 以及玄奘取经路上经过的铁尔梅兹古城郊外的佛寺群遗址等等 。
作为考古泰斗 , 他出版过许多学术著作 , 不过 , 这本回忆录性质的《热土荒丘五十年》 , 却能让人管窥考古学家在一铲一铲挖出一个古代世界时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 。
考古学|《热土荒丘五十年》:成为中亚考古泰斗,要经历些什么
本文图片

[乌兹别克斯坦] 瑞德维拉扎/著;陈杰军/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我思Cogito;2021-11
1942年 , 瑞德维拉扎出生在格鲁吉亚基斯洛沃茨克(Kislovodsk) , 如他所说 , 他的成长环境中没有任何与考古相关之处 。 不过 , 他从小喜爱读书 , 尤其喜爱历史和地理 。
中学时代 , 他便开始和有相同爱好的朋友们在家乡周边的野外开展了发掘 , 后来 , 又参加了当地的考古小组 , 开始了系统发掘 , 他骄傲地宣称 , 在基斯洛沃茨克 , 没有他们没去过的地方 , 也没有什么遗址未被他们发现 。 他最初田野考察的训练 , 也在这个小组初具雏形 。
考古学|《热土荒丘五十年》:成为中亚考古泰斗,要经历些什么
本文图片

基斯洛沃茨克考古小组的一次发掘 , 在萨弗罗诺夫斯基古墓 。本文图均为出版社提供
基斯洛沃茨克距离格鲁吉亚的疗养胜地矿水城(Mineralnye Vody)不远 , 五十年代末夏季的一天 , 瑞德维拉扎听说著名中亚考古学家马松(Mikhail Masson)在此疗养 , 于是前去拜访 。 正是这次拜访 , 使他从高加索走向了中亚考古 , 从荒漠深处的梅尔夫古城开始 , 走向粟特和巴克特里亚 。
【考古学|《热土荒丘五十年》:成为中亚考古泰斗,要经历些什么】考古学|《热土荒丘五十年》:成为中亚考古泰斗,要经历些什么
本文图片

马松教授
19岁那年 , 瑞德维拉扎在马松邀请下 , 去梅尔夫古城呆了一年 。 梅尔夫是一个古代绿洲城市 , 在今天的土库曼斯坦南部 。 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700年的青铜器时代 , 此地和巴尔赫(Balkh)同为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文明体(Bactria–Margiana Archaeological Complex)的中心 , 祆教认为它是阿胡拉·马兹达创造的十六个神圣之地之一 。
在萨珊王朝统治这里之后 , 这里成为钱币铸造的重镇 , 也是许多不同宗教的聚集场所 , 包括祆教、佛教、摩尼教、基督教(东方教会)等 。 后来 , 在希腊化时代 , 它是塞琉古帝国统治下马尔吉亚纳(Margiana)的行政中心 。 随后又由阿拉伯人、突厥人和萨法维波斯相继统治 。 在12至13世纪 , 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 人口多达50万人 。 直到成吉思汗西征将其摧毁 , 城市逐渐被废弃 。
在梅尔夫第一年的营地生活 , 瑞德维拉扎第一次知道了综合性考察 , 也第一次了解到大型古城遗址田野研究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