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金灿荣谈儒家三十秒三错误

【儒家|金灿荣谈儒家三十秒三错误】儒家|金灿荣谈儒家三十秒三错误
本文图片

刚才抖音上刷到金灿荣谈儒家 , 短短几十秒出现三个错误 。
一个是 , 金灿荣说二十四史是儒家写的 。 二十四史第一史是《史记》 , 作者是司马迁 。 显然金灿荣把司马迁也当成儒家了 。 其实 , 尽管司马迁很同情儒家 , 但他并不是儒家 , 象他父亲司马谈一样 , 偏向道家 。 崇尚黄老是汉初的风气 , 包括皇家 。
其实司马迁的法家功利思想也很严重 , 以致于《史记》对人物和社会的描述非常功利化 , 让后来的班固、朱熹等人不满 , 对其进行批评 。
班固在《汉书 司马迁传》中对司马迁的评价是:“是非颇谬于圣人 , 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 。 意思是说 , 司马迁的是非观和儒家圣人的是非观是背离的 , 让认为道家的学问比五经厉害 。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 , 古人有时也称六经 。
朱熹对司马迁的评价更低 。 苏辙认为司马迁的《史记》问题很大 , 于是自己重新做了一个《古史》 , 在序中他对司马迁的评价是“浅陋而不学 , 疏略而轻信” , 朱熹深以为然 。 朱熹还说“(司马)迁之学 , 也说仁义 , 也说诈力 , 也用权谋 , 也用功利 , 然其本意却只在于权谋功利” , “不过只是战国以下见识” 。
班固和朱熹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这些评价 , 现代人是没有感觉的 , 很难理解 , 因为把《史记》与四书五经对比的结果 , 基本前提是你要读懂、读透四书五经 ,然后再看《史记》 , 其差异是非常清晰的 。 而现代有几人真正把四书五经完整读一遍的 , 更不要说读懂、读透了 。 即便对《史记》可可能仅限于中学课本中的《鸿门宴》 。
因此 , 现代人是无法在四书五经和《史记》间做出区分的 , 甚至也看不出各家古书的差异 , 而把所有古书当经典 , 类似没见过外国人的中国人认为所有的外国人都一个模样 。
显然 , 金灿荣对司马迁和《史记》并不真正了解 。 不过《史记》之后的各史的确为儒家所作 。
第二个错误是 , 金灿荣把儒家当成一个思想流派 , 一个学派 , 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 当然 , 这也是民国之后的普遍性错误 。 儒家不是一个思想流派 , 更不是一个学派 , 而是在春秋时期当中国文化和传统濒临崩溃时 , 中国传统的继承者 , 也是中国文化的伟大诠释者 。 儒家是中国文化的嫡传正宗 , 就是中国文化本身 。
所以孔子说“述而不作” , “述”就是继承、传承、解释 。 在所谓的诸子百家中 , 唯有儒家是有经典的 , 继承了《五经》 。 而《五经》则是对三代即三代之前的中国历史的记录 。 即所谓的“六经皆史” 。 也就是说 , 诸子百家中唯有儒家是传承当时中国历史的 , 是以中国历史为基础的 , 其他各家都是突然出现 , 不仅没有历史基础 , 而且是反中国历史的 。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 “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后半句的“独尊儒术”并非古人语 , 而是新文化运动所造 , 来自1916年陈独秀《新青年》中一篇文章《孔子平议》 , 作者是易白沙 。 《汉书武帝纪》中的原话是“罢黜百家 , 表章六经” 。 易白沙是打倒孔家店第一人 , 他构造“独尊儒术”是想彰显汉武帝此举是思想专制 。
“表章六经”实为表章中国历史 , 表章传统文化 , 因此 , 汉武帝此举不是什么思想专制 , 而是中国传统的伟大复兴 。 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是历史的中断 , 传统的崩溃 , 汉武帝则继承历史 , 复兴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