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东西问 | 崔勇:中西建筑思想交融中如何消除文化焦虑?( 三 )


文章插图
2018年5月31日,游客在南京中山陵参观。中新社采访人员 泱波 摄20世纪70年代,世界建筑思潮已开始快速步向后现代化。而中国建筑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也开始和世界接轨,如雨后春笋般欣欣向荣地发展,这段时期为中国城乡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20世纪90年代至2000年,中国建筑开始真正走向市场,大批外国建筑师来华建立设计事务所,使中国建筑更具国际气象,中国也随之成为世界建筑的竞技场。可以说,21世纪现代建筑史中重要的一章在中国。
尤其是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于中国现代建筑,甚至是后现代建筑都是一次推进。正是在这段时间,中国的纯现代建筑开始与世界接轨。
现代#东西问 | 崔勇:中西建筑思想交融中如何消除文化焦虑?
文章插图
游客在江苏省苏州博物馆参观游览。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建筑设计别具一格,是展示苏州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中新社发 施柏荣 摄然而,尽管当代中国为中西方建筑思潮的融合提供了空间,但由于急功近利的心理,以及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形态、情态、生态整体意识的忽视,一些人盲目追求西方建筑营造的程式,导致了中国“千城一面”的现象。也有部分人贪大,求洋、求怪,罔顾生态平衡。时至今日,中国仍未能找到以东方艺术演绎西方科学技术的最佳方式。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认为,未来建筑应如何更好地融合东方的艺术精髓和西方的精良科技?
崔勇:未来加强中国建筑的发展,要使当代建筑人才既有中国传统的建筑背景和文化内涵,又具备现代的建筑意识和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中学为本,西学为体”的思路调整中国的建筑教育和人才培养。
现代#东西问 | 崔勇:中西建筑思想交融中如何消除文化焦虑?
文章插图
2021年6月29日,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馆综合陈列馆“红灯笼”正式对外开放。该馆外形采用中国传统红灯笼造型,蕴含了“天圆地方,外圆内方”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新社采访人员 张浪 摄【 现代#东西问 | 崔勇:中西建筑思想交融中如何消除文化焦虑?】至于中国建筑理念对西方的启示,实际上自20世纪开始,西方的视野就开始向东方延伸,西方现代建筑中的有机理论便是例证。除此之外,现代的西方建筑也开始重视建筑的人情味和生态性,强调邻里关系、城市花园,总体上是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中国传统建筑中强调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已为后人做好了示范,这也是东西方现代建筑需要共同学习、继承和发扬的,是人类在共同营造家园的过程中需要回归的理念。(完)
受访者简介:
现代#东西问 | 崔勇:中西建筑思想交融中如何消除文化焦虑?
文章插图
崔勇,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史学会理事、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二十世纪建筑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文旅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专家库成员、住建部中国建筑学会专家库成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教育中心评审专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要从事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及中外文化艺术史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