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公职教扩容,万亿赛道升维在即( 二 )



通不过考核而一度停招的动漫专业 , 需要一年时间重新申办启动 , 需要做大量前期工作 。

此前 , 长沙南职有过引入企业后专业共建不成功的先例 , 引入职教平台尝试新模式 , 既抱有极高期望 , 又顾虑颇多 。

中公职教事业部华中区负责人罗新才 , 全程参与长沙南职项目 , 能体会到校方的纠结考量 。

“之前没办起来 , 很重要的一点 , 是企业无法用教学语言把产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表达到位 , 师资输送、实训互动等都合而不深 。 ”

罗新才表示 , 这是平台介入的重点 , 也是中公的长项 。 学校认识到 , 中公做职教确实是专业可靠的 , 许多权限也就慢慢放开了 。

“开头的磨合期确实很长 , 至少半年甚至一年 。 ”他补充道 。


扮演职业经理人


在孟桢楠眼里 , 第三方职教平台衔接产教两端 , 扮演的是“职业经理人”角色 。

中间方的参与门槛不低 。 职教平台只有懂产业、懂教育 , 敏锐洞察和平衡两头的需求 , 并有完善的产品集群和极强的服务能力 , 才能无缝对接 , 撑起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

“许多院校选择中公的一大原因 , 在于它能提供综合性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 , 不局限在点对点 。 我们做育人的工作这么多年 , 经验丰富 , 也懂怎么平衡多方利益 。 ”孟桢楠表示 。

按发展阶段的不同 , 中公将职业院校划分为三类:

处在生存期的院校 , 需要中公协助走好第一步 , 解决生存问题;正在发展期的学校 , 生源规模固定 , 合作侧重于资源整合;到引领期 , 职校已具备区域前列的实力 , 需求主要围绕创新业务 。

“在学校的全生命周期 , 中公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 按需配置 。 ”孟桢楠说 。

校企合作联合办学 , 是项“一把手”工程 。 孟桢楠提到 , 中公的团队和高校客户沟通时 , 会将许多决策和动作前置 , “统一认知 , 建好经营团队 , 是确保项目落地的重要前提 。 ”

在长沙南职 , 中公的运营团队长期驻扎管理一线 , 校方给予极大自主权 。

电商、动漫两大专业 ,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由校方师资负责 , 专业核心课则交给中公和网易、京东主导 , 分工明确 , 鼓励企业调配更多资源投入 。



中公参与的联合办学项目 , 往往是同一套班子对一个专业负责到底 。

正常上课期间 , 运营团队常驻学校 , 到了招生季 , 下沉地市进行宣讲 , 毕业季则活跃在产业对接上 。

拉通招生和就业 , 更能掌握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的细枝末节 。

“学校常规的组织设置 , 一般招生归招生 , 就业归就业 , 教学的负责教学 , 中公的机制比较灵活 , 把所有环节打通了 。 ”罗新才说 。


向实与向深


据机构预测 , 2022 年我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 2024 年有望达到1.2万亿元规模 。 行业蓄势勃发 。

2021年 , 中公正式成立职教事业部 , 去年2月成立子公司 , 独立运营职业教育相关业务 , 组建新团队进入职教市场 ,

外界眼里 , 中公在公考培训领域深耕多年 , To B算是新战场 。



其实 , 早在2016年 , 公司即开始探索产教融合业务 , 起初设立在IT事业部旗下 , 探索系统性打法 。

随着越来越多合作院校产教融合需求升级 , 沉淀多年的中公产教融合业务 , 以全新品牌、独立团队来操盘和对外输出 , 可实现力出一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