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兴来一笔尽挥洒”——被遮蔽的书画隐者应均

近现代书画史上,颇多被遮蔽的文人书画家 。当喧嚣的社会的思潮退去或冷却,世人才会重新去“发现”那些时代的被遗忘者或边缘人 。应均就是这样的艺术家,在各种“热闹”过后,他的笔墨魅力在重新发现后正在彰显 。应均(1874-1941),浙江永康人 。名万春,字敷华,又字仲华,晚年以“松石山民”为号,一生淡泊无争,居于永康,诗文书画皆有磊落洒脱意,正如其画乱兰所题的“兴来一笔尽挥洒”,读来让人畅神,其中的性情处,让人感动 。
书法|“兴来一笔尽挥洒”——被遮蔽的书画隐者应均
文章图片
义乌春及草庐美术馆展出现场
书法|“兴来一笔尽挥洒”——被遮蔽的书画隐者应均
文章图片
应均(1874-1941)
绝俗之处“我自为我”,与文脉流转
张瑞田(书法家,现居北京):应均没有墨守成规,敢于在书写中表达个性,抒发情感;另外,他对法度有新的理解,或许有意回避形似,专注点与线的韵律 。应均书法被重提,说明我们的书法观解放了,也说明我们对当代日趋楷念化的书法创作的不满 。
王犁(画家,现居杭州):应均吸引人的地方,是他在民国书风的大范畴里仍风格明显 。画画多作兰花,偶写墨梅 。兰草八面出锋清刚健挺,也有乱麻伏地如闻山风回旋,密不透风,疏可走马,老笔分披,乱而有序,乱而有章,与书法题款互为铆合相映成辉 。虽有平常作品,友朋相赠,往来酬和,雅不容俗,清香正好,但精彩之作大抵不是养尊处优的书房清供,而是凌厉山野的平常所见,其独到之处问鼎历代兰草名家毫不逊色 。书法|“兴来一笔尽挥洒”——被遮蔽的书画隐者应均
文章图片

草书庾信诗1934年
陈新亚(书法学者、退职书法报人):晚清民国碑学之风,使学碑书蔚成习俗,上至士夫名家,下至苍头少儿,皆以不习碑为耻,以笔无碑染为凡庸 。使一代碑书实践者性灵损失,手笔病态,流弊至今;而学者不觉,理论不咎,奈何 。我不敢非碑,而是觉得学习碑书,惟以刀石交接之形相是从,却不顾及笔墨特性,与生理抗违,实所谓不体道也 。
将碑体刻迹,硬以毛笔模写,必奴其墨,役其笔,终致点画荦确,意态狰狞 。而书写当下,折手蹩脚,极难见到点画视效的畅丽,和挥运生理的快适 。古人所谓“合作”,几乎未有 。更少有能将碑体作日常书写,实已将书法(媚俗,附雅)与生活隔离了 。如康有为书法,单字看,豪强翮健,却很少能连缀成篇 。因一字勉成,笔束锋裹矣,故其字间,难有通气 。日常书札,还作旧体 。张裕钊楷书,几于机械,成美术体 。但其日常书札,竟能打通刀笔区隔,自出风格;赵之谦碑味书札,亦能渐忘心手 。或因字小,笔墨体质能自应接裕如 。应均书写,似在张赵之间,而流利过之 。尤其晚后书作,既保用碑体点画的劲方宽厚,又在使转处,较大程度复归于笔墨自治;或以原地提按法,给难以转接之笔,以回毫复锋间隙,形成一种折搭结构,省去很多手笔不适 。这种处理很有意思:与其说是着意创造,不若说是信笔信手,是体认自然,也是人(观念)书(笔墨)合作 。若较之沈曾植先生章草用笔,到老不避铲削刻凿,则能多几分感物应道,古人所谓“几微要妙,临时从宜”也 。于右任早时行书碑体甚美,晚际弄草,疲软不堪,几无可观 。应均虽受于氏影响不少,行书多所取资或与有偶合,草笔则过于氏甚多,这颇值得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