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兴来一笔尽挥洒”——被遮蔽的书画隐者应均( 三 )


书法|“兴来一笔尽挥洒”——被遮蔽的书画隐者应均
文章图片
应均写梅
唐吟方(书画家):九十年代金鉴才先生主持《西泠艺丛》时曾刊发过应均专题 。今天我们所知的应均艺事平生尚未超出那时刊布的范围 。如应均1935年赴南京办展览是由谁牵线促成的?有哪些艺术界军政界的要人出席?当时的艺术界如何评价应均的?媒体有哪些反应等等,现在都还不清楚 。我们还未掌握这些对应均研究比较重要的材料 。当然我们目前也可以从作品出发,根据款署时间作一个排比,理出一个头绪,获得其书法的演进线索,还有他的画兰脉络 。只是在文字记载尚付缺如的情况下,我们从图像得出的推论,如果没有足够的材料印证,就不可避免带有今天的立场,所以我特别希望看到已被挖掘的文字材料与尽可能多的作品,以便在图文双重对证下,对应均艺术的转变做出有依据的判断 。听说应均有个不完整的诗稿留下来,收藏家徐小飞曾出资印行 。这个印本里所呈现的唱和对象,为我们勾勒出应均在永康的一个粗略的交友圈,提供给我们了解应均前所未见的信息 。
关于应均,现在我们知道他和嫂嫂经营一个酒馆,但是他的经济状况如何?由于缺乏一手材料,仍然无法做出准确的推断 。我们错过了关键的二个时段,一个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中,许多历史遗存被当作四旧被清除,如于右任送给应均的匾额;另一个是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进程,应均故居消失(他的家境,于故居可见一二) 。也由于应均长期处于艺术史的边缘,原本可以通过走访获得的材料,也因研究者的缺位,同时代见证者先后消亡而无证 。
书法|“兴来一笔尽挥洒”——被遮蔽的书画隐者应均
文章图片
草书谢灵运诗四条屏
拂去时代的尘埃,应均对当下的警醒与启迪
陈纬(书画家,现居杭州):民国书风,既承晚清崇碑风尚的余绪,又矫其流弊,广取博纳 。民国书家普遍接受包世臣、康有为的书学影响,但也遍习阁帖,寻求碑帖融合新径而变化出新 。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民国书坛,呈现前所未有的个性各异、千姿百态的书风,涌现出许多具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书法创作逐渐成为纯个性化的艺术创作行为,群星璀璨,各领风骚 。应均无疑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唯其一介布衣,又默守乡梓,身后寂寂无名,寡为人知 。但从其诗文唱和中,可知应均在当时广为书坛同道所认可和膺服 。温州书坛耆宿张鹏翼先生生前与学生萧耘春谈艺,据萧先生回忆,张先生对永康应均十分推崇,可见应均书名在当时即流播甚广 。
应均书法采撷融会南帖北碑之精华,遒逸深古,逋峭冷隽 。结体紧密遒劲,以方扁为主,纯袭碑法,敧斜取势,奇态百出;用笔方圆并用,顿挫分明,刚健挺拔,得碑意之厚,而不见凝滞之迹,矫粗野之时俗,兼取帖学之典雅、冲和,沉着稳定,不作姿媚之笔 。应均这种以北碑雄强之体,而寓南帖超逸之气,正代表着民国书风的时代精神 。由于时代的原因,在浙江,各地都有一些民国遗老耆宿没有引起关注,正在渐渐淡出历史的记忆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拂去时代的尘埃,发现文化价值,是一项当务之急的历史文化工程 。相信随着对地域传统文化整理的不断深入,应均一定会进一步进入书法史的研究视野,在现代书法史确立其应有的地位 。我想,这应是春及草庐举办应均展览的初衷和意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