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兴来一笔尽挥洒”——被遮蔽的书画隐者应均( 二 )


书法|“兴来一笔尽挥洒”——被遮蔽的书画隐者应均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应均书陶渊明诗
顾村言(书画家、澎湃新闻艺术主编)
应均先生的被遗忘与被重新发现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见出生命张力的艺术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书画笔墨的背后是人,重新发现的也是人,所以这背后也见证着一种人文与文脉的流转 。真正的艺术,与人心与人文相关,与权力、资本的关系其实并不大,时间才是最好的见证者与选择者,可惜很多所谓的热闹“艺术家们”永远不明白时间与生命的张力到底是什么 。
这是第一次集中读应均先生的书画,一种开张舒展、率意磊落、我自为我的风格极可移人,作品中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正如其画乱兰所题的“兴来一笔尽挥洒”,读来让人畅神,其中的性情处,让人感动 。
徐渭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 。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应均的书与画,亦是“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在近现代,他的书画与蒲华、吴昌硕、徐生翁、钱瘦铁等人在内蕴上都有相通之处,既见出金石骨力,也见出文人的学养与耿介淡泊之性 。
对于应均,过去或许只以地方永康或浙江的地方名家视之,但这次集中读他的作品与背后的追求、探索、眼界,显然并不仅是一个地方名家的话题——当然,所有的大家本质上也是地方的名家,应均的意义在于他虽偏于永康一隅,而对于中国书画史却有着开阔的视野与卓然独立的追求,且以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人格涵养而独行之,在书法与画兰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这是真正领会中国文化之通与大而到达的境界 。略有些可惜的是,这次展览没有呈现应均早中期的书画作品,否则,对他的求索之路与风格形成的讨论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
应均书法,取横势,古意多,张迁、石门等古隶遗意在,这既是奇拙自然的美学追求使然,也是其性格的孤迥耿介所致,这些人本质上都是是“绝俗之人”,故能书法的媚俗与生活隔离,近现代书法史上,这条路不是应均一个人在走,蒲华、沈曾植、徐生翁等,都在走,其实做一个对比研究会很有意思 。而且,相对于徐生翁在书法的本体与孤耿之途走得更加决绝,应均的风格很多也是孤高耿介,但似乎又往回拉了一些,也更加日常一些,或者,这在其一些手札及录古诗的书法作品中都有体现,比如其录陶诗,写得自然而温情,颇得陶诗内蕴 。有些可惜的是,应均享寿不长,仅60多岁即辞世,如果天假以年,哪怕只活到八十左右,那他在这条路上的成就会更加让人惊叹 。
书法|“兴来一笔尽挥洒”——被遮蔽的书画隐者应均
文章图片
写兰中堂1937年
书法|“兴来一笔尽挥洒”——被遮蔽的书画隐者应均
文章图片
写兰中堂局部
我尤其喜欢展厅起首的那幅兰花与中间的那幅《写兰中堂》,都是长题,见出应均的学养、郁勃纵横与清高孤绝处 。尤其是《写兰中堂》,中国书画史上画兰的从未见过如此画兰的,一个字——乱,表面是全无章法 。若乱石铺街,但真正细读,却是金石味极浓,完全顺着性画涂抹,乱中有致,用笔狂放,笔墨率意,不拘形似,这正是中国写意画的“我自为我”处 。正如其画作所题“写兰小技谁订谱……兴来一笔尽扫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