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善春(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一个乡贤,一个读书人,他画画写字,追求艺术,意义在于什么呢?就是艺术能给他一条路,只要去画、去写,认真的画,认真地写,都能写到一定的程度,有时会跟某些名家一样,很像;有时能在某一方面突破,形成出自己的风格 。
文章图片
应均行书王羲之书1933年
文章图片
展出现场,应均的文房用品
余姚人(书法家,现居天水):应均如同生存于密林掩映的世外,借着书画艺术的烛光,延续着自己独自落寞的命运与生活 。从他早年的遭遇和后来市井间平凡的生活,对艺术的创作无疑就属一种陶养心灵的故常 。
他的艺术实践之途就是独我的自创与不断完善过程 。书法的使转与反笔施锋,完全没有依传统理论所述或者与与世书家技术趋同倾向,也就是,应均书画及篆刻都是在一种我行我素的自由情态下所做的探索与努力 。应均书画作品由生拙与幼稚所焕发出的机趣,正是民国时代艺术界所缺少的风华 。
文章图片
应均书法局部
陈量(书法家,现居杭州):晚清以降,书法的研究与创作以“复古以维新”为风潮,一方面表现在对于前代受宋明理学思想影响的书学之反思;另一方面又着力挖掘古学中被遗忘的书法痕迹 。面对日渐崩坏的帖学书法,以金石考据之学为学术依托,阮元提出“南北书派论”,主张碑帖二脉分张,其中北碑一系彰显古法——“脱却古法,一片俗媚” 。其后康有为避居汗漫舫,遍览碑拓,写成《广艺舟双楫》,主旨尊魏卑唐,试将碑学建构成真正有系统理论和实践的书学流派 。这种托古改制、追溯书法本源的自觉探索,成为晚清民国的书家书学实践之主体精神,且此书学余绪绵延至今 。而应均的书学实践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史背景下形成的 。一方面,应均以“居常以待终,交集无愆尤”的处事哲学立身实践,所以他的书法追求与上古书迹为俦,虽居乡间,但丝毫没有取法上的局限 。另一方面,从他作品独特的面貌上来看,倘从作品接受上来探讨,他设定的潜在读者恐怕就是类似于右任这样的当世一流名家,所以他的书写才纵横去来,直追民国一流名手 。具体来说,他晚年的一些作品,尤其我最喜欢的手札作品,似多取《张猛龙》、“穷乡儿女造像”的刀笔纵横之意,如篆刻边款之涂刻,匆匆快快,这种强硬风骨表现在字中的转折,以圆锥软毫写坚刀之铿锵,是其最大特色 。许多鉴赏者认为这是他的弊病,我则不以为然 。书为心画,不能以所谓的普遍书法技巧来衡量书家某个细节的特点,而应以整体来论 。比如,谈起应均,大家都会想到绍兴的徐生翁,一些人存有他写“孩儿体”,写变形字等以偏概全的概念,而实际上,他的运笔法汉分书之长枪大戟,刷笔而不露,行笔如有呼吸,内里绵针,尤其晚年追溯三代,臻至高境,这种整体性的书法论述才能形成一种审美判断 。应均书法亦应如此来看,山野碑崖,纵横去来,料是他真正的书法追求,而且他的书法实践一生变化,不曾止步,这一点甚至比他钦佩的于右任还要高明 。康南海曾说:“人限于其俗,俗各趋于变 。天地江河,无日不变,书其至小者 。”应均求变的书学实践之路势必会给今人以警醒和启迪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当代著名书法家姜军书法作品欣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