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傅山、王铎狂草艺术本体语言之比较( 二 )


傅山、王铎在结字方面可谓风格独特 。
傅山的连绵大草 , 除了使人有一种粗狂散乱 , 不可一世的感觉外 , 似有种种不可言状的凄怆 , 那种狂怪、反常、悖理、野情还表现在字型的夸张变形上 , 改变字结构 , 使其支离 , 破坏平衡 , 打碎整齐 , 这对他的草书创作 , 由巧到拙的过渡起了重要作用 , 同时在视觉给人造成强烈的起落跌宕和振奋人心 , 淋漓的笔墨 , 把自己消融于“忘我”的境界中 , 与其说是挥动连绵不断的线条 , 不如说是用连绵音符谱写了他连绵的人生悲歌 。 “傅山狂草结字追求内部空间的繁与密 , 以线的繁复缠绕分割空间来求取异于常规的效果 , 但是纵长开张的字势并没有让人感觉闭塞感 。 ”
傅青主|傅山、王铎狂草艺术本体语言之比较
本文图片

【傅青主|傅山、王铎狂草艺术本体语言之比较】清 王铎《玉泉山望湖亭》绫本 300×78cm 1639年
王铎行草书没有完全皈依“二王”的正统书法的痕迹 , 无论是向古代书圣的标准看齐 , 抑或是拿早于他几十年的颇饮时誉的董其昌书法作参照 , 人们终归无法把王铎的风格纳人纯粹的王羲之流派 。
傅山狂草结字以外拓圆浑为主 , 追求奇、拙效果 , 而且有一种被挤压感 。 在结体上 , 王铎也有创造性发挥 , 结构上的疏密并置、正奇对比 。 可见 , 追求奇是二者的共性 , 但是傅山狂草结字以外拓圆浑为主 , 很少有棱角 , 显得雍容大度庄重 , 这是他学习颜真卿的结果 。 王铎的结字就相对内敛 , 方折体势为多 , 而且左右欹侧的幅度很大 。
三、傅山、王铎狂草艺术章法比较
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 , 不仅要求笔法精准、结字优美 , 更重要的是章法布局的完整和谐 。 章法是结构、用笔、用墨、节奏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 同时章法的完整、完美也使用笔、结体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 。 一幅书法作品最先打动人的往往是作品的章法 , 这在今天以展览为主题的时代尤其如此 , 在陈列数百幅作品的展厅中 , 要想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 , 引人注目 , 首先靠的就是章法 。 人们欣赏书法作品 , 习惯于从整体到局部 , 即从章法到结体、再到用笔的顺序 , 只有章法吸引人 , 才能留住人的目光 , 欣赏者才有兴趣继续去欣赏结体和用笔 。
明末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很佩服傅山 , 说:“萧然物外 , 自得天机 , 吾不如傅青主 。 ”清初傅青主的书法是闻名书史的 。 我们从他的行草书作品能感受到一种如龙蛇滚动 , “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 。 这气势正是其草书章法所产生的形式美带给我们的 。 傅山草书从大处着眼 , 似不屑于一城一池之得失 , 他的微妙全在大处 , 用一种粗头乱服、任情恣肆的表现形式掩饰细致的技法差失 。 其线条的极度连绵缠绕 , 已触犯《笔势论》“死蛇挂树”之禁忌 。 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则评价说:“傅山的狂草重真性 , 强调气势 , 与明代大草书家如徐渭、王铎等相接近 , 但在大气上更胜之 。 ”看来 , 傅山本无意为后人留下一个精美的审美范式 , 而是侧重于为书法史提供一种崭新的书法创作理念 , 一种思维模式 , 一种真正的书法艺术品格 。 傅山草书回答了什么是艺术品的本质特征 , 什么是艺术的灵魂 , 什么是艺术家追求的审美目标 。 他入古不甚精深 , 且受时风影响较重 , 他显然把书法的技术品位降低到了次要位置 , 把主体意识看得高于一切 。 因此 , 他的草书以气度见长 , 真情流露 , 纯朴自然 。
傅青主|傅山、王铎狂草艺术本体语言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