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陈子善|音符中的心有灵犀:现代作家与古典音乐札记( 六 )


刘荣恩的古典音乐诗
音符|陈子善|音符中的心有灵犀:现代作家与古典音乐札记
文章图片

《刘荣恩诗集六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元旦得《刘荣恩诗集六种》 (刘福春编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1月版) , 刘荣恩的新诗创作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因缘得到了新的完整的呈现 。
刘荣恩(1908-2001)多才多艺 , 写新诗 , 搞翻译 , 还画画 , 以新诗成就最大 。 他1948年赴英国前 , 在天津自费印了六种新诗集 , 每种仅印百册 。 他的诗既不在报刊上发表 , 也不交出版社出版 , 全部自印 , “给我性情相同的朋友们随便看看 , 并不是出售” (刘荣恩1984年2月7日致刘福春函) , 这在中国新诗史上独无仅有 。 六种新诗集中 , 最初的《刘荣恩诗集》和《十四行诗八十首》均无直接与西方古典音乐相关的诗 , 但已露出端倪 , 《忧郁颂》 (《刘荣恩诗集》之一)里有“我愿意音乐 , 风 , 鸟 , 来湿我的眼睛”句 , 就可证明刘荣恩对音乐的喜爱 。
此后的三种诗集中 , 刘荣恩对古典音乐的迷恋就充分展示了 。 1944年的《五十五首诗》中有《悲多芬:第九交响乐》《MOTO PERPETUO》《“维也娜森林故事”》三首 , 1945年的《诗二集》中也有《Nocturne in E Minor(Chopin,op.72)》《Franz Drdla: Souvenir》《星星》(写法国《马赛曲》)三首 , 同年的《诗三集》中更有《圆舞曲》《Tchaikowsky: Symphony No.4》《Sonata in F. Minor(“Appassionata”)》《莫扎脱某交响乐》四首 。 这样 , 刘荣恩咏古典音乐的诗总共达十首之多 , 这在中国现代新诗人中首屈一指 。
我以前已对刘荣恩的古典音乐诗作过评介 (参见拙作《刘荣恩:迷恋古典音乐的新诗人》 , 收入2014年8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初版《纸上交响》;《刘荣恩咏贝多芬》 , 刊2012年《书城》2月号) , 但仍有遗漏 , 理应再作补充 。 先看这首《MOTO RETPETUO》:
我长过树叶 , 开过花 ,
现在我枯干了:
风在身上吹过 ,
看我无意味的摇动 。
冬已经白了头发 ,
早晨已是黄昏;
苍白的银落日 ,
看我无意味的摇动 。
单从诗句看 , 似与古典音乐无关 , 关键在诗题 , 诗题是意大利文 , 意为“无穷动” 。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 , 这是一种器乐曲标题 , 该乐曲往往通篇都是快速而重复不已的音型 , 最有名的就是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帕格尼尼(N. Paganini)的音乐会快板《无穷动》 , 门德尔松、约翰·斯特劳斯等也都有这类作品 。 而刘荣恩显然听过这类“无穷动”作品 , 触发灵感 , 借树叶荣枯 , 四时代谢来暗中传递“无穷动”的时间、生命体验 , 颇为别致 。
另一首《“维也娜森林故事”》 , 当然是写“圆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的名作 , 全诗如下:
乐师 , 再演奏一次“维也娜森林故事”
维也娜的珠子 , 抓住了晨林中的幽灵 。
管在乐谱里 , 来喜悦异域人的心 。
在中国咖啡馆里 , “维也娜森林故事”
振起翅膀来 , 散着森林的声音 ,
黄昏和静时 , 讲着无穷的故事 。
去躲秋雨 , 要了茶 , 去听“森林故事” ,
不 , 不是乐谱的甜蜜 , 我知道了——
是你 , 不然森林故事是焦炭的丛林 。
在刘荣恩所有的古典音乐诗中 , 这首诗最为写实 , 写作者在天津的某个咖啡馆里聆赏乐手演奏这首百听不厌的圆舞曲时的感受和联想 。 诗中强调“在中国的咖啡馆里” , 可圈可点 , 一方面固然对应来自西方的“维也纳森林故事” , 另一方面恐也间接表达了对日本侵略、天津沦陷的小小反抗 ,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小小的一点声音在这八年里究竟是不是也为一般人哭了一场 。 ” (1946年11月16日致魏彧《书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