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眠于密西西比河畔》比作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几十年后的更新版 。 我们的确能从索斯的作品中看出弗兰克的影子:对自由的追求、对绝望和破败的描绘 , 还有在表面繁华的世界中找出的那些不合拍的声音 。 非常有趣的是 , 在《美国人》中 , 国旗是一个反复出现的象征性元素;在《眠于密西西比河畔》中 , 这个反复出现的元素变成了“床” 。 “眠”其实指的就是“做梦” , 而床也隐喻了梦想 。
索斯曾经拍摄了一张在走廊里废旧的床铺 , 那是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小时候的床 。 林德伯格曾经讲述过儿时在这张床上做过的梦 , 梦见他长出一双翅膀 , 从房顶飞向山谷 , 飞过河的两岸、树林和房屋 。 虽然其他人物的梦想和林德伯格相比也许显得微不足道 , 但是也不应该被忽视和遗忘 。 索斯说自己是一个诗歌爱好者 , 因此他的作品都仿佛有抒情的能力 。 《眠于密西西比河畔》中的每张照片都像是一首诗 , 串起了河两岸居民一个个未完成的梦想 。
在之后的《尼亚加拉》《歌本》和《破碎手册》等诸多系列中 , 索斯一直坚持这种叙事风格 , 用几十张照片串起一个个故事 。 对于被摄对象 , 索斯也坚信自己有把内在能量赋予他们的能力 。 他随时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 , 这就是他所说的摄影师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感 。 直到几年前一次超自然的经历让他的风格发生了转变 。 当时索斯来到赫尔辛基出差 , 在公园长椅上冥想的时候 , 也许是因为倒时差的影响 , 索斯突然有种神秘又特别的感受 。 他突然悟出任何事物都不是他原先认为那样分离的 , 他们都是紧密相连的 。 他开始懊恼之前自己在创作时过分强调距离感 , 这种感受让他在长达一整年的时间里没有拿起相机 。
亲密:将自我融入拍摄
从那以后索斯决意改变自己 , 不再像之前那样追求叙事风格 , 而想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拍摄对象身上 。 他觉得自己之前的创作方法太过激进 , 像是在狩猎 , 如今他只想拍摄出一些充满爱意的轻盈的照片 。 于是在2019年诞生了《我知道你的心跳有多剧烈》这个让人耳目一新的系列 。 这本摄影集由35张肖像和室内的照片组成 , 依然由大画幅的相机拍摄 , 拥有电影版的细节和画质 , 和以往的作品相比更加明亮、通透 , 光是每张照片中不可缺席的元素 。
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 , 索斯比以往会花更多的时间和被摄对象呆在一起 。 有时候他们会互相拍摄照片 , 甚至一起出去吃喝玩乐 。 索斯希望以被摄者的家为拍摄环境 , 这样他们就会变得更轻松 。 他想看到人们放松的瞬间 , 有时放松到失神 , 甚至忘记了相机的存在 。
索斯善用选择性对焦 , 透过植物、书架和门窗的缝隙去拍摄人物 , 就像是在房间里对家人随意的一瞥 。 而当我们看到这些人物在床上、椅子上、镜子前的瞬间时 , 他们并没有被困在这个瞬间里 。 我们能轻易地想象出他们在房间里活动的样子 , 索斯的宗旨就是拍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 而在那些没有人物的照片里 , 我们也能同样感受到生命的气息 。
索斯自己也很享受这个系列的拍摄过程 。 在拍摄的时候 , 他躲在一个黑布之下 , 看着取景框里倒转的景象 , 透过镜头凝望着被摄对象的眼睛 。 索斯说 , 这是一种介于亲密和距离感中间地带的感觉 , 十分美妙 。 书名《我知道你的心跳有多剧烈》来源于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歌《灰室》中的最后一句 , 大概描绘的就是索斯这种若即若离、忽远忽近的感受 。
索斯曾经说:“被摄对象是一个有希望和梦想的人 , 但是这张照片是我拍的 , 所以就有很多‘我’的元素在其中 。 因此这张照片可以代表在彼时彼刻我们两个人的关系 。 ”我想这就是摄影的乐趣之所在 。
- 埃尔比勒#伊拉克埃尔比勒迎来降雪 银装素裹宛若仙境
- 春心$诗·十首丨奢香琢玉遣思念,故裹尘埃急雨弦
- 木乃伊|6具黄金木乃伊、百余件文物,于大宁遇见千年前的古埃及文明!
- |埃及石碑发现奇怪字体,困扰西方学者20年,最终却被汉语学家破译
- 油画!皮诺德埃尼的油画人物,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光彩照人
- 汉文帝$汉文帝霸陵被发现,纠正一个千年错误,误会终于尘埃落定
- 何处惹尘埃!与一颗尘埃对话
- 人工艺术#埃及出土3000年宝剑,千年不腐,自称技术远超中国!
- 杨绛&杨绛先生的4句话很干净,帮你扫除心中的尘埃,活出豁达的人生
- 埃及金字塔|辽宁出土的金字塔让世人皆惊,女娲补天或许不仅是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