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士!盛唐最后一位贤相被贬后写下一首诗,成为《唐诗三百首》开卷之作

唐代无疑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涌现出了一批灿若群星的诗人,诞生了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王国维曾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就是唐代文学的代表和标志。
在唐诗的流传和经典化过程中,选本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唐代开始,历代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和版本的唐诗选本。其中,内容最丰富的当属清朝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流传最广的则是蘅塘退士于乾隆年间编选的《唐诗三百首》。
退士!盛唐最后一位贤相被贬后写下一首诗,成为《唐诗三百首》开卷之作
文章插图

【 退士!盛唐最后一位贤相被贬后写下一首诗,成为《唐诗三百首》开卷之作】《唐诗三百首》之所以能够如此广泛地流传开来,有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因素。在内容上,编者删繁就简,精心挑选脍炙人口的名作。在结构上,此书以时间为纬,以诗歌体裁为经,体例清晰完备。
四言诗在魏晋之后就几乎没有诗人再去写了,到了唐代,五言诗和七言诗已经盛行。因此,《唐诗三百首》的开卷便是五言古诗,收录了初唐到晚唐十三位诗人的二十七首诗。其中的第一首诗,也就是全书的开卷之作,是张九龄的《感遇·其一》。
退士!盛唐最后一位贤相被贬后写下一首诗,成为《唐诗三百首》开卷之作
文章插图

感遇·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此诗能够成为《唐诗三百首》的开卷之作,当然不只是因为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是初唐到盛唐的诗人,毕竟当时的五言古诗也并不少。除了天时和体裁的优势,此诗必然有其他地方打动了蘅塘退士。我们不妨先来细读一下这首诗。
退士!盛唐最后一位贤相被贬后写下一首诗,成为《唐诗三百首》开卷之作
文章插图

所谓“感遇”,就是感怀自己的境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趣,即遇事有感而发。
张九龄是盛唐最后一位贤相,被排挤出朝廷后,大唐就开始走向了衰落。为了劝勉唐玄宗专心朝政,他撰写镜鉴历代兴亡教训的《千秋金镜录》,作为寿礼献上,却惹怒了玄宗。加上李林甫的毁谤和排挤,张九龄最终被贬为荆州长史。
被贬后,他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写下《感遇十二首》,表现自己坚贞高洁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感慨。此篇即为第一首。
退士!盛唐最后一位贤相被贬后写下一首诗,成为《唐诗三百首》开卷之作
文章插图

这首诗在手法上延续了屈原在《离骚》中开创的,以美人芳草比喻君子美德的传统。但绝妙之处在于,张九龄在一定程度上反其意而行,写出了新意。
此诗前两句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并且互文见义,写出了本诗的核心意象:枝叶繁茂、清雅高洁的春兰和秋桂张九龄选择这两种植物来写,正是因为它们象征着贤人君子的高雅品格。
三、四句谓这两种花欣欣向荣,与季节互相成就美好。其实是在说,贤才与时代是互相成就的。这说明诗人并没有完全一蹶不振,内心对“遇时”还有所期待。
退士!盛唐最后一位贤相被贬后写下一首诗,成为《唐诗三百首》开卷之作
文章插图

五、六句开始转折,以人衬花草,写林中隐士为兰花和桂花的幽香深深吸引。“谁知”表示颇感意外,而意外的原因就在最后两句之中。原来,草木也有自己的本心,它们的幽香是自己的本质,不是为了被人赏识才散发的。空谷幽兰,不为无人而不芳,也不为有人而芳。
芳草得遇美人,本是古代所有文人的美好理想。但张九龄却抛去美人,而只赞美芳草的本质,可见其精神境界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