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今年,我们一起跟叶嘉莹先生上诗歌课|草地周刊 · 迦陵课堂( 三 )


所以我就跟他们说 , 读诗最大的好处 , 就是使人心不死 。 我们说“ 哀莫大于心死” , 一个人心死了 , 没有比这更大的悲哀了 。 诗就是诗人把他内心的感动写下来 , 传达出去 , 而且可以引起千百年后的人的感动 , 有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 。
宋朝辛稼轩有两句词 , “ 一松一竹真朋友 , 山鸟山花好弟兄” 。 他说 , 当我从路上走过的时候 , 看到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子 , 都觉得是我的朋友 。 我听到山鸟的叫 , 看到山花的开 , 都觉得跟我像弟兄一样 。 如果一个人看到松树 , 看到竹子 , 听到鸟叫 , 看到花开都感动 , 如果你把那些不同类的草木鸟兽的种种现象 , 都和你的心联系起来 , 你的心就是不死的 。
草地|今年,我们一起跟叶嘉莹先生上诗歌课|草地周刊 · 迦陵课堂
文章图片

夕阳下的江西省铅山县河口古镇辛弃疾塑像 。 新华社发
我们现在讲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 , 其实有些西方现代哲学或者文学理论 , 跟我们也有相通之处 。 西方的现象学说 , 外在的世界 , 有很多客体 , 就像山鸟山花、一松一竹、落叶柔条 。 当你的subjective consciousness(主观意识)跟objective phenomenon(客观现象)相接触的时候 , 引起意识的活动 。 而这个活动按照现象学说 , 有一种带着方向、主旨趋向的intentionality(意向性) , 就是外物的现象使你内心活动了 。 这是人类认识宇宙最基本的活动 , 也是作诗的开始 。
所以 , 人心之动 , 是“物使之然也” , 是外物使你感动的 。 可是只是草木鸟兽使你感动吗?除了“落叶”“柔条”以外 , 还有什么使你感动?
人事界的事象的感发
进一步讲 , 假如一个人 , 一个心没有死去的人 , 看到月明 , 看到花开 , 听到鸟叫 , 就会感动 。 跟你不同类的草木鸟兽都使你感动 , 那么你自己所看到的所经历的人类社会之中的种种现象 , 难道你无动于衷吗?不是的 。 所以杜甫才会写出这样的诗来:“ 穷年忧黎元 , 叹息肠内热 。 ”在这样一个困穷的年代 , 当遍地是干戈战乱 , 当人民民不聊生的时候 , 我就为那些困苦的在患难中的“黎元”而忧伤 。 “黎元”就是百姓 。 百姓为什么叫“黎元”?“元”是善的意思 。 古人说“ 人之初 , 性本善” , 人心是本善的 。 “黎”是黑色的意思 。 我们中国人是黑头发 , 所以秦朝的时候管老百姓叫黔首 , 意思是黑头 。 我看到老百姓的流离困苦 , 我为此而忧伤 , 不但口中叹息 , 还想到我们国家的患难 , 心里一阵发热 , 所以“叹息肠内热” 。
我们刚才讲的是《诗品》 , “ 气之动物 , 物之感人 , 故摇荡性情 , 形诸舞咏” 。 “ 物之感人”这个“物” , 《诗品》给了好多例子 。 第一类例子 , 是自然界之物象 , 就是我刚才说的“ 春风春鸟 , 秋月秋蝉” 。 可是作为人类 , 看到草木鸟兽都感动 , 对人类难道不感动?孔子说过 , “ 鸟兽不可与同群 ,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 你看到花开 , 你可以感动 , 但是你跟它不是同类 。 你会跟鸟兽说话吗?鸟兽会回过头来关心你吗?不会的 。 所以“ 鸟兽不可与同群” 。 “ 吾非斯人之徒与” , “吾”是我 , “徒”是这一类 , “与”是在一起 , 如果我不跟人类在一起 , 我跟谁在一起?
草地|今年,我们一起跟叶嘉莹先生上诗歌课|草地周刊 · 迦陵课堂
文章图片

山东省曲阜市孔子博物馆前的孔子像 。 新华社发
所以一个更大的力量使我们感动的 , 就是我们人的世界中的种种的事情 , 这方面《诗品》也给了很多例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