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后来人$十日谈|十载耕耘 同心筑梦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于2011年12月30日,中心成立当天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转眼间又是十年。
自有后来人$十日谈|十载耕耘 同心筑梦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戏曲人,虽然我已退休多年,但是对中心的期待、依赖在时光的推移中愈发清晰、扎根于心。随着上海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的成立也成为近年上海戏曲界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上海的京、昆、沪、越、淮、评弹等国有院团正式成为一家。十年来,中心全力投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普及工作,带领六家院团在剧目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共有55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5人39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曲艺牡丹奖,40人43次获得文化部文华奖个人单项奖等;获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文华大奖等的原创剧目达十余部。多年来,中心秉持“守正创新”艺术理念,推出京剧《四郎探母》、昆剧《临川四梦》、沪剧《雷雨》、越剧《红楼梦》、淮剧《三女抢板》、评弹《庵堂认母》等经典剧目;紧抓建党百年、全面小康等重大时间节点,推出京剧《红色特工》、昆剧《自有后来人》、沪剧《陈毅在上海》、越剧《山海情深》、淮剧《寒梅》、评弹《战·无硝烟》等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中心成立后,推出了“小剧场戏曲节”“演艺大世界·东方之韵”“‘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等系列品牌项目,包括中心出品的《戏聚》刊物,都做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小剧场戏曲节,不同于传统戏的传承或者大戏的打造,小剧场戏曲节始终坚持在“吸”收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呼”出戏曲的理念,创作题材涵盖传统改编、外国经典改编、原创作品等不同尝试,这个平台也给予青年主创主演们很好的实践平台。从2015年首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到2021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至今已收到全国各地60个剧种、327部申报剧目,吸引了大批青年戏曲人和青年观众。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法双边活动现场,获得两国元首高度肯定的昆剧《椅子》就是从这个平台走出来的。
如今“小剧场戏曲节”已升级为“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将更好地助力戏曲艺术开拓本体、大胆创新,呵护并成就年轻戏曲人才成长。
韶华匆匆,光阴荏苒。十载耕耘,同心筑梦。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走过了艰辛的“创业”,勇于创新和突破,迎来收获满满的十年。这一切离不开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前瞻性战略,这些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中心领导的格局和站位,以及所属六家院团的齐心协力,砥砺奋进。
展望未来,我们要不断加强文化自信,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懈奋斗!
【 自有后来人$十日谈|十载耕耘 同心筑梦】让我们期待下一个十年,更加美好,更加精彩!(张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