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 二 )


不希望被“艺术家”的标签所定义
这是叶锦添首次担任舞台剧的总导演 , 他表示 , 这和他过去经历很不一样 , 以前作为美术指导和服装设计 , 很多东西要按照导演的要求做 , 而这次轮到自己来做决定 , 便需要有强大的“企图心”和表达欲 。
|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
本文图片

他在舞台、电影、服化道各方面的创作积累也为这次突破和创作做了准备 。 在《无时序的世界》中 , 他讲到如何把剧组中的每个人都安置在一个恰当的位置组合成一体:“在《卧虎藏龙》时代 , 我看到李安把各路英雄好汉合而为一的能力与方法 , 在于要把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融合 , 在每一个不同的段落产生他们这种独特性的散发 。 ”
从电影到舞台、雕塑 , 再到如今做导演 , 叶锦添一直在尝试新领域 。 “我的艺术创作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世界充满着的强烈好奇心 。 ”旺盛的好奇欲与求知心 , 成为他做诸多跨界尝试的动力 , 也赋予他独特的魅力 。
对于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艺术家”的光环 , 叶锦添表示“称谓只是“标签”而已 , 我不希望被“艺术家”这样的头衔所定义 。 我喜欢去了解很多人 , 了解“人本身”这件事情就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他们的来源和去处、他们真正面对的人生课题是什么......所有事情都远比被标签所定义更有趣 。 ”
诗意真实地反映着人的价值
叶锦添不断跨界于多个领域 , 探索与介绍“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 , 诠释古代文化对未来的启示 。
他的“新东方美学” , 其实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时间 。 拍完《英雄本色》 , 年少的叶锦添去欧洲游历 , 随着对欧洲了解的深入 , 他发觉自己“缺乏一些本源的力量 , 必须要拍出自己的语言 , 不要一直跟着西方的语言走 。 ” 于是便开始研究有关中国的传统美学 。
运用体系性的视觉语言 , 把中国的美表现出来 。在参与电影《卧虎藏龙》时 , 叶锦添已然在遵循这样的理念 。 影片的美术设计摒弃艳俗复杂的元素 , 古城墙、竹林、灰瓦等元素营造出简约古典的氛围 , 清淡素雅 , 传递出中国画般的诗意 。
关于诗意 , 叶锦添在《无时序的世界》中说:“诗意有可能是人在文化中真正存在的最珍贵的东西 , 因为它不能以时间、以空间的现实来衡量 。 它是超越某种世俗的价值 , 是真正存在过的形而上的美感 , 它永远都超越事实的意义存在着 , 更真实地反映着人的价值 。 ”
《胭脂扣》浓丽暗魅中的欲望纠结 , 《卧虎藏龙》氤氲的古典文人气韵 , 《大明宫词》浸润的流美绮幻与脆弱伤感 , 《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式的“罗愁绮恨”……叶锦添总能用独到的美学语言 , 将作品的内在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 他的“新东方主义美学” , 影响着全球对东方艺术之美的理解 。
“其实 , 我没有一直做古典 , 我做了很多未来的东西 。 我的新东方主义其实是无限地发展各种可能 。 ”
艺术让我们成为喜新又恋旧的人
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处在飞速变化当中 , 人对于对世界的认知也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 。 同时 , 我们对人类本身的认知也在不断突破既有的范畴 。 叶锦添的艺术创作是源于我们过去的记忆、现在的认知及判断 , 是基于人类本身的思考和探索 。 他有着非常丰富且特殊的经历 , 接受了跨越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影响 , 造就了他艺术创作的独特性 , 他的作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去阐释 。
|回望35年创作之路,叶锦添艺术随笔《无时序的世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