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叶锦添:我做的,其实是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和理解( 三 )


商业片与文艺片
互相帮衬的美好岁月
史航:《胭脂扣》梅艳芳演的角色叫如花 , 来源于一个对联——“如梦如露月 , 若即若离花” 。 这十个字 , 叶老师后来好多创作中都有这种若即若离的感受 。 从英雄片到文艺片 , 《胭脂扣》已经是民国文艺片 , 那时候香港电影圈的特点在于 , 商业跟文艺不是那么打架 , 它们是互相重生的 , 所以波德莱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说 , 文艺片有特别厉害的手法 , 马上被商业片拿去用;商业到一定程度很有名 , 文艺片再拿去解构 。 它们其实是互相帮衬着 , 这里面是非常美好的岁月 。
陈冠中老师几乎同时进入香港电影圈 , 他更多是从编剧角度 , 从五六个人署名的编剧到终于可以独立署名的 , 从跟这个故事中间就要分手到可以一直护送到最后 , 冠中老师也跟我们讲讲 。
陈冠中:我还是讲讲美术方面 。 香港的美术指导并没有这么长的历史 , 真的有独立美术指导可能都是八十年代的现象 , 不见得每部电影都有 。
香港有很长的电影工业 , 以前都是电影厂的导演 , 他们叫“红裤子” 。 比如成龙、洪金宝他们都是在电影厂拍很多戏长大的 , 他们都有固定的道具、服装、发型 , 都各自占一块的 。 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一些导演 , 可能是受了西方影响 , 或者新浪潮片的导演 , 他们要找一个美术指导 , 制造了这样一个位置 。 但是美术指导其实要靠着那些道具、发型、服装 , 都是原来的班子 , 后来慢慢出现新的 , 比如做服装的人 , 《等待黎明》找陈顾方做服装 。 陈顾方现在是横店重要的服装人 , 但是以前没有这个位置 。
【细节|叶锦添:我做的,其实是自己对时间的感受和理解】这些都是很文的人 , 甚至文青 , 爱好电影的年轻人 , 八十年代的特点就是新锐导演跟原来所谓“红裤子导演”合流 。 新艺城是成功的公司 , 两方面人特别多 , 徐克就在里面 , 同时他们有原来电影公司出来的 。 这是其中一个 。 他们赚钱的时候 , 其实也愿意投一点所谓艺术含量比较高的电影 , 试一下“口碑电影” , 所以才会有许鞍华拍电影 , 关锦鹏也是金牌副导演 , 后来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也能成为导演 。 其中一个开花结果非常好的作品就是《胭脂扣》 , 票房的明星 , 梅艳芳那时候已经很红 , 张国荣已经起来了 , 还有万梓良 , 其他幕后的人也非常强 。 从《英雄本色》写实的或者浪漫化的黑社会暴力片 , 突然转到另外一种东西 , 所以《胭脂扣》也是很里程碑式的电影 。
史航:大家如果上网可能会注意到 , 很多那时候我们最喜欢的港星 , 包括台湾演员 , 他们非常好的照片都出自一个杂志叫《号外》的封面 , 包括张国荣最早的那些照片 , 王菲、林青霞 , 你找《号外》封面可以看到 。 《号外》就是陈冠中老师做的 。 那时候它可能给我们一个文化地标 , 那时候的娱乐 , 好多时候是有内涵、有信息的 。 包括冠中老师分析说香港电影业主要刻画好两个职业:黑道的朋友和警察 , 最多有一点风月场 , 别的职业没有刻画很多 。 但是电视剧有很多 , 你完全可以通过行业剧或者家族戏来了解很多探究内幕的东西 。 所以现在作家、学者 , 在潮流前线做事、干活、推一个一个项目 , 这个很重要 , 它不是坐而论道的东西 。
那些大家耳熟能详
项目中的点滴之功
史航:我们今天聊大家耳熟能详的项目中间的点滴之功 。 时间关系聊不了那么多 , 但有两个很感兴趣 , 一个是《卧虎藏龙》 , 这是被提到最多的 。 但我还是有一个问题 , 在这个电影中间 , 您跟李安导演有过什么分歧吗?我只感兴趣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