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岛渚式的批判有时候也会像发条坏了一样 , 在宏大的无秩序中轰然倒地 , 以至于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荒诞不经 。 《被迫情死 日本之夏》最为典型 , 它摹写了在场者举行既没有目的又没有政治价值的酒宴 , 高歌放吟的结果就是拿起枪起义之时 。 顺便说一句 , 大岛渚不是作为神秘莫测的导演 , 而是以惹是生非的真实肉身显现的正是这个瞬间 。 那个被称为“大岛渚”的惹事精 , 对各种事件所暗含的政治性有着充分的自觉 。 而且 , 在存在状态上 , 他也一直努力去体现政治性 。 20世纪60年代 , 他意图操控媒体 , 身体力行地体现政治 , 但自从《被迫情死 日本之夏》之后 , 他干脆直接化身为媒体本身 , 来体现激进主义 。
2. 在日本电影历史中 , 大岛渚是个例外 , 他从正面凝视他者 , 创造性地将与他者的对决作为主题 。
大岛渚在《饲育》中第一次明确地凝视他者 , 描写了在他者面前摇摇欲坠的村落共同体 。 担任编剧的田村孟满不在乎地无视大江健三郎的原著 , 把山中的小村落写得像大日本帝国的缩影一般 。 所谓他者 , 在这部电影中就是敌兵 , 影片以人种学的理由来强调他者的威胁感 , 即他的惹人生厌起源于他是黑人 。
在《饲育》之后 , 没有必要再描写敌人了 , 但是他者这个认识框架顽固地存留下来 。 大岛渚坚持把摄影机推到那些总是回避对视的日本人面前 , 并积极地将摄影机对准那些被无视的他者——说白了就是那些在日本公序良俗中惹是生非的他者 。 他们是只有通过犯罪才能获得自我表现机会的贫农之子 , 是在日朝鲜人中的退伍军人 , 是多次用同一手段犯罪的连续强奸犯 , 是被枪顶着前额杀死的越南人 , 是伤残军人及其碰瓷家庭……他们在日本社会中被无理驱赶到边缘地带 , 被剥夺了一切发声机会 , 最终在贫困之中卑微死去 。 不管他们是什么国籍、什么民族 , 他们都是战后社会一直努力排斥的他者 。
文章图片
电影《饲育》剧照 。
大岛渚凝视他者的目光在《仪式》中达到巅峰 。 这部影片通过一个从伪满洲国回国的少年的奇妙仪式 , 描写了日本人与日本人之间互为他者、互相残杀的故事 。 从整个日本电影来看 , 大岛渚的独特性之一 , 在于他打破了日本电影不敢描写惹人生厌的他者的禁忌 , 把日本观众期望回避的影像强行塞到他们眼前 。
3. 大岛渚坚决拒绝情节剧 。
这一点 , 自从大岛渚在以情节剧为基本方针的松竹公司里导演了处女作《爱与希望之街》以来早已明确表达 。 多数观众期待在《爱与希望之街》的结尾获得略带感伤的和解 , 而大岛渚借剧中哥哥手里的来复枪 , 毫不留情地射杀了少年心爱的鸽子 , 让人道主义的情节剧解体 , 就此结束全片 。 可以说 , 实际上从此时起 , 松竹公司以第二年《日本的夜与雾》下线为借口炒掉大岛渚的戏码已然拉开序幕 。
从《青春残酷物语》到《少年》 , 大岛渚的电影多次差点堕落成情节剧 。 但是每一次他都穿插荒诞不经的讽刺 , 不让观众掉眼泪 , 并把他们带到不可名状且暧昧的心理状态 。 《绞死刑》在欧美被评为布莱希特式戏剧在日本的最高成就 , 这听起来不免有些单纯化的诽谤 , 但也不是漫无根据 。 《悦乐》是伪装成闹剧的荒诞剧 , 《夏之妹》是在无数情节剧尸骸上确立的“元电影”(meta-film) 。 大岛渚讲的故事 ,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没有结局 。 无论是《被迫情死 日本之夏》还是《日本春歌考》 , 甚至连《御法度》都根本没有情节剧应该具备的感情升华 , 而是叙事突然被打断 , 观众被置于情节悬而未决之处 。
- 鹤岗|恭喜马丽,又搞砸了一部电影
- 电影|影院为了宣传《水门桥》,拼出易烊千玺敬礼形象,成品大为震撼
- 海市蜃楼|《海市蜃楼》看完这电影脑子不够用了!
- 现实|《姐说电影》No.4:娄烨电影坎坷的那些年
- 电影|《复联4》导演解释3小时片长 为防剧透将写公开信
- 电影|《反贪风暴4》路演开启 刘梦娜等演员即将现身禅城
- 电影|《反贪风暴4》:林德禄请停止拿烂片圈钱
- 电影|《反贪风暴4》的结局是为第五部做准备吗?
- 电影|有尺度,也有深度,这5部电影值得推荐,点赞收藏
- 现实|《独家头条》:一部具有现实质感的职场推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