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怡: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把中国哲学带偏了( 二 )


而德国古典哲学所带来的这样一种演变 , 使得我们今天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 , 也产生许多困难 。 所以这个困难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带来的 , 而是黑格尔的哲学本身所具有的 。 所以我们要想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 那就要真正地了解德国古典哲学 , 尤其是了解黑格尔的哲学到底在做什么 。 因此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是要了解黑格尔哲学 , 也就是要了解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历史 。 这就是我今天为什么要把德国古典哲学作为一个话题提出的重要原因 。
|江怡: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把中国哲学带偏了
本文图片

当然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整个西方哲学当中 , 通常被看作是西方哲学的另类 , 或者说它是西方哲学这棵大树上结出的另一个果实 , 这也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的一个总体评价 。 所以到今天为止 , 我们在讲西方哲学的时候 , 通常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西方哲学的一个主体部分 。 大家读西方哲学史时 , 会发现里面是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部分的 。
不仅在中国是这样 , 在西方也是这样 。 在西方的哲学史教程当中 , 或者说著作当中 , 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就没有出现 , 即使出现也只是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形态出现的 , 比如说在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当中 。 换句话说 , 当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地位时 , 尤其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特殊地位时 , 就要反过来看德国古典哲学到底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
|江怡: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把中国哲学带偏了
本文图片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 就是我们今天能够接受德国古典哲学 , 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 ,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 , 那就是德国古典哲学跟中国哲学或者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气质比较契合 , 具有相似性 。 大家可能觉得难以理解 , 它们的相似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 因为中国传统哲学是讲“情”和“义”的 , 或者说是讲“心”和“性”的 , 所以我们通常把中国哲学的特征归结为一种心性哲学 。 “心”跟“性”是不一样的 , “心”表明的是mind , 讲的是人的内心的一种认识状态或意识状态 , 而“性”是我们对外部事物的理解 。 所以中国哲学比较喜欢或比较愿意用一个我们都能够去感悟的概念去把握外部的世界 。 我们对任何具体对象的理解 , 是通过某种“心”和“性”的感悟去把握的 , 这一点在德国古典哲学当中也有所表现 。 如果我们了解一点康德哲学 , 或者说从谢林一直到黑格尔的整个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话 , 就能够知道 , 其实德国哲学的整体是从人的自我意识的层面来做工作 , 它所研究的对象就是人的自我意识 , 然后把这个自我意识中的意识概念取消 , 就变成自我 , 最后这个自我的意识是绝对的 , 是无条件的 。 因而它又可以把这个自我概念取消 , 最后变成绝对的 。
|江怡: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把中国哲学带偏了
本文图片

我们会看到理念的发展过程是从意识到自我意识 , 再到绝对的过程 。 这很符合中国人理解中国的感觉 , 是从个体的心性出发来理解世界的 。 我们从自我的意识出发以后 , 可以用“心”来构造世界 。 所以王阳明的心性哲学被看作是中国哲学的一个很重要的代表 , 就是因为他强调以心来待物 , 以心来构物 , 它解决了人的内在世界的问题 , 而不是人的外部世界的问题 。 而在中国的哲学传统里面是解释内在的世界 , 而不是解释外部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