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刻石#李斯书法墨迹现世,证明秦朝就有纸:是真迹?
对历史稍微有点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李斯是秦朝的丞相,还是一位大书法家。六国统一后,他在大篆的基础上创造了小篆,使全国的文字得以统一,也就是“书同文”。书法作品有《会稽刻石》《泰山刻石》《峄山碑》等,皆为石刻碑文,并未发现有墨迹传世。【 会稽刻石#李斯书法墨迹现世,证明秦朝就有纸:是真迹?】
文章插图
然而,当代一家民间艺术品鉴定机构,声称近日鉴定了一幅李斯的墨迹,并对其出具了鉴定报告:“李斯的书法证明中国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前就有了纸。”哇塞,这是惊天动地的发现——中国造纸的历史要提前两百年,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也要被改写!倘真如该机构说的那样,这幅作品的价值将无法估算,因为它比王羲之《兰亭序》还早了几个世纪。但是,上海博物馆文物专家季崇建先生对此,却只说了仨字:“太扯了!”啥意思?难道不是真迹?我们来看这幅作品。
文章插图
作品内容由于拍摄角度的问题,无法看到作品的全貌,能够看到的是:“黄帝初祖,德币于虞,虞帝始祖,初班天下,万国永遵,子子孙孙,享传亿年,戊辰直定,天命有民,据土德受。李斯。”李斯应该是个超人,竟然知道后世的《汉书》——这段文字正是《汉书·王莽传》里的内容。《汉书》的作者是班固,东汉时期的大臣;王莽是西汉新朝的皇帝,也可以说是西汉最后一位皇帝。不管这段内容是班固编撰,还是王莽所说班固收录,时间上都要晚于秦朝——李斯抄《汉书》,这不是等于宋版的《新华字典》吗?最有意思的是,该作品并不是按照原文的顺序抄录,而是写几句中间隔一句或两句,很有迷惑性——你说出自《汉书》,但却少了几句。
文章插图
字体与形式名款“李斯”这种将名字落在最后的写法的时间较晚,三国钟繇《荐季直表》和《贺捷表》有此写法,再往前就没有了。印章“李斯”这种将名章盖在作者姓名下的形式则更晚,宋代米芾是最早使用这种形式的人。作品的字体与李斯的其他刻石作品不同——刻石里的字没有方笔和折笔,而该作品使用的全是方笔与折笔,甚至于楷书笔法。
文章插图
所用纸张据考,我国造纸起源于西汉,但由于当时技术受限,纸的质量很差,最明显一点就是粗糙,而且面积不大。到了东汉,虽然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解决了粗糙的问题,但仍没有造出面积大的纸张。再看“李斯墨迹”,目测纸张高度约40公分,宽1.5米以上(以地板为参照物,不算外围装裱),纸的表面溜光水滑,发黄发暗犹如穿越千年,做旧的嫌疑跃然纸上。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李斯墨迹”的确是真迹——是一位和李斯同名的当代人,于上周刚刚写的,新鲜出炉,保不齐还热乎着呢!它的现世不但不能证明秦朝有纸,而且也无法改写东汉蔡伦造纸的历史,唯独证明了当代也有人叫李斯。
文章插图
那么,该鉴定机构为啥要说是秦朝李斯的真迹呢?正常情况下,有两个原因比较合理:一是水平不行,二是有别的目的。开头说了,这家机构来自民间,势必鉴定人员的水平不会高到哪去,但一定比普通人强。问题是,普通人都能看出来,他们为啥看不出来呢?这便是第二个原因了。媒体披露,进行这一鉴定的啜墨公司,其法人代表为邱季端,正是当年向北师大捐献有着赝品的“京师瓷”而被质疑的那位。对此,一位与笔者一样正经的专家说,这就是继“京师瓷”后的又一闹剧。明知伪作还鉴定为真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能说明有别的目的。
- 王志明&军旅书画家王志明最新作品欣赏--立骨传神 如琢崖刻石
- 羊羔|《大秦赋》里李斯见吕不韦,为何怀抱小羔羊?这里有个隐藏bug
- 羊羔|大秦赋:李斯见吕不韦,为何怀抱小羊羔?不为涮羊肉,而是见面礼
- 刻石&篆书学习心得
- 泰山&李斯8句经典语录,深刻有内涵,值得细细品读!
- 李斯琦$起拍价8亿多!郑州又一知名商场被拍卖,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
- 李斯&盘点《史记》五大未解之谜,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 凤翔&宋人风骨苏轼写文骂太守,太守刻石立碑供人赏读,成就千古名篇
- 李斯特#四本万人追捧的高评分小说,剧情精彩,高燃炸裂,没看过别喊书荒
- 司马迁&秦朝丞相李斯都73岁了, 为何被秦二世被腰斩灭族